栏目: 雕塑行业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雕塑被大量需求的时代

  “很多不同行业在侵入雕塑,甚至做园林、建筑、画油画的都开始做雕塑,这是一个雕塑被大量需求的时代。”对于当下雕塑发展的状态,策展人吴洪亮这样讲到。

  在他看来,对于雕塑的未来发展不能过于悲观,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对于中国艺术生态的现状,我一直持比较乐观的态度,问题永远会有,看如何看待,关于雕塑,如果没有艺术家做,就都不存在,艺术家做了才可以延伸,有可以提升的可能性,雕塑家或者说架上雕塑、实验性的作品,这些年我感觉雕塑的进步非常大,年轻艺术家的创作非常活跃,今天的世界给做雕塑的艺术家提供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关于雕塑的发展他还讲到:“今天的当代艺术需要对空间有更强的把控能力,我发现雕塑家的作品,在整体的不同的艺术门类里非常出挑,从这个角度讲,行业壁垒打开了,雕塑家在雕塑上画画,把雕塑放到园林里头,甚至放到太空里头等等爱干嘛干嘛,所以雕塑家应该更加的自信和开放,关于未来我是非常乐观的。”

  关于雕塑的未来发展雕塑家罗小平讲到:“对于老一辈雕塑艺术家来说,强调雕塑的本体语言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对于当下的中青年艺术家来说,可能成为一种包袱,我的思想是比较开放的,在西方他们将雕塑的本体语言放进了博物馆,大学的教学中已经不存在,所以我支持全新的探索思想。”

  吕品昌也讲到:我非常愿意呈现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他们代表了中国当代雕塑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层面,是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创新的生力军。”

  在雕塑评论家唐尧看来:“雕塑的语言实践目前处于一个很好的展开状态。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都是工作室制,教学覆盖是全方位的;清华美院有动态雕塑课;鲁迅美院有科技艺术课;广州美院有实验雕塑方向等等。依托于教学的全面改革,雕塑语言早已经跨出了传统架上和户外的范畴,在观念化的背景上,向包括身体在内的所有材料展开,同时借助包括科技在内的其他学科的方法,前景非常广阔。”

  当下,正处一个开放的、富有探索精神和实践活力的“泛雕塑时代”,雕塑无处不在,具无限的可能性空间。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美学的泛化和俗化,导致了审美的蜕变,在资本与艺术消费的普及下,精英艺术开始向大众艺术靠拢,传统美学的审美阈限、艺术疆域的界限在逐渐淡化。审美与生活的同一导致了美学从单一走向多维,由确定性走向非确定性。在这样背景下,雕塑艺术在未来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中国城市雕塑的观察:公共艺术需要规划

下一篇:当代雕塑遭遇冰火两重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