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6日电 题:敕勒川:告别砂石滩,回归大草原
新华社记者赵泽辉、于嘉
这是9月6日拍摄的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的敕勒川草原。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初秋的敕勒川草原,花香、草香扑面而来,绿草之间泛着淡淡鹅黄,与白、红、紫等各色小花绘成一幅层次鲜明的风景画。
“我们都叫它‘城市后花园’,一有空闲就来这里逛逛,觉得特别舒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民韩博宇说。
这是9月6日拍摄的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的敕勒川草原。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2012年之前,受多年干旱少雨、开垦采石等因素影响,这片近3万亩的天然草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的敕勒川草原(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过去春天一刮大风就扬起沙尘,天连地、地连天,啥也看不见。”住在敕勒川草原附近的野马图村村民刘金表说,风沙不仅影响老百姓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庄稼收成。
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起,呼和浩特市实施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修复敕勒川草原是重要内容。
当时,承担修复工作的蒙草生态集团工程技术负责人付强看着这一大片砂石滩,愁眉紧锁,“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地形和土壤条件,要恢复到过去天然草原的状态几乎不可能。”
修复团队没有气馁,他们拿起工具,在地上打出样方,检测土壤、水分和微生物等状况;掌握基本“生态数据”后,制定出“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综合治理方案,精选出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采取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
在砂石滩作业,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难题。播撒草种须用旋耕机翻土,不料刀齿被埋藏较深的石块损坏,经过反复试验,他们最终改用翻地较浅的圆盘耙,再挖出一道道深度适中的沟,将一粒粒草种埋好、覆土……
修复工程实施两三年后,草原植被日渐浓密。“种下去的20多种植物,促进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现在草原上的植物增长到近60种,大量动物在此安家。”付强说。
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投资72.83亿元。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指导下,当地还根据地形地貌等情况,科学恢复了草原上的湖泊与湿地。
连绵的青山、成片的绿树、繁盛的花草、清澈的湖水、戏水的鹅鸭……敕勒川草原生态已具备自我恢复能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好,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单位之一。
为了充分保护野生动植物,如今的敕勒川草原上专为游人建起悬空步道和专用自行车道。周末,呼和浩特市民杨涛带着5岁的女儿骑着双人观光自行车,来这里游览、休憩。
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的敕勒川草原(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这里几乎还原了《敕勒歌》里描绘的景色,草比我看过的其他草原更绿、更密,而且交通方便、设施齐全,我经常带女儿来玩。”杨涛说。
2021年,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景观带全年接待游客558万人次,实现收入20.5亿元。近两年兴起的乡村旅游、野外露营热,让这里的农民吃上了旅游饭,收入稳步提高。
9月6日,游客在敕勒川草原游玩。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据统计,十年来,内蒙古全区累计种草2.86亿亩,年均防沙治沙1200万亩以上,草原植被盖度由40.3%提高到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央媒聚焦:“预制菜进校园”,公众在关注什么
- 西安交大回应“英语四六级与学士学位脱钩”:消息属实,其他学校也有
- 印度南部出现尼帕病毒死亡病例 部分学校停课
- 韩国教师遭霸凌被指“动摇国本”
- 争议!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招募人类试验者,曾被爆实验涉嫌违规
- 这届年轻人为何对换“壳”上瘾?用最少的成本给自己新鲜感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教育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做足“功课”迎接新学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秋季开学正常有序
-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