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书画网 河北省辛集市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辛集农民画也被河北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辛集农民画这一曾经满载辉煌与荣誉的民间艺术,如今却日渐萧条,风光不再。 曾有一支庞大的农民画群体 辛集农民画历史悠久,辛集农民画家们一手握锄头、一手持画笔,把对乡村生活的体味和憧憬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风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辛集农民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应邀到美国、法国、德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收藏家等人士纷纷慕名前往辛集观赏农民画,辛集农民画更曾应邀在美驻华使馆现场作画。 “之前从没想过咱一个农村妇女能走进美国大使馆,在那么多外国友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还能听到赞扬声。”辛集市天宫营乡王下村村民王小俊指着一张她八十年代在美驻华使馆现场作画的照片说,“你看,我旁边站着的是参赞夫人。” 辛集市文化馆馆长丁占法说,当时一幅辛集农民画能卖到500美元。改革开放后,辛集农民创作热情高涨,形成一支庞大的农民画群体,建立起多个画社,“王下女农民画社”便是其中之一。 翻开由辛集市文化馆编辑的内部资料画册《中国辛集农民画》,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家住黄河北》《摘枸杞》《田野上的杂技》等一幅幅画作,记录并发出了一个时代的强音,纯厚质朴的人物形象和耐人寻味的生活场景令人心生爱意。 辛集农民画曾多次在文化部、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农民画展览中获奖,被誉为“画坛中的一股清泉”。在中国农民画领域,辛集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现在仅有5人画农民画 “现在画农民画还不如出去卖两筐菜,没有了利润,老艺人就基本上都不画了,而且农民画现在也没有什么突破。”丁占法说,“现在仅有五个人在画农民画。” 记者近日来到辛集市文化馆采访,看到三名工作人员正在作画,“我们都不是农民”。当记者问其作画的意图时,他们表示为了有机会能在外地展览。 “现在真正在创作、画画的就有两个人了,一个是耿占雄,一个是王小俊,两位都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丁占法无奈地说。耿占雄和王小俊表示,他们现在一两个月创作一幅画,不图名利,有人买就卖,没有人买就留给后人,因为他们热爱画画,热爱农村生活,所以不会止步。 丁占法说,市场把辛集农民画队伍给冲散了,王下女农民画社活跃的近十年间,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销路也非常好。但是随着人们对农村生活认识渠道的逐渐增多,农民画逐渐失去了其吸引力,价格也逐渐从每幅500美元降到50美元,再到后来创作团队就没了。 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是不是市场不景气就证明农民画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呢?丁占法、王小俊等人表示,农民画必须传承下去,因为它记录了一个时代中国农村的方方面面,如生产劳作、风俗习惯、节庆生活等,这是后辈人所不熟知的,必须让后辈人了解,更亲近乡村大地。 希望政府鼓励扶持发展 “现在我们的农民画需要多展览,扩大影响力。我曾多次找到相关部门、多次申请在辛集举办一次农民画展,邀请多个省市人士前来参观,但是都没能如愿。”丁占法说,辛集农民画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市场不行的情况下就只能靠政府扶持鼓励其发展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辛集农民画2006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却没有得到相关的扶持资金。此外,二十多年来,辛集农民画没有举办过大的展览,以前创下的品牌也逐渐失去其光环,而且现在也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农民画了。 丁占法呼吁,相关部门能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和政策,举办全国性展览,打开销路并再把人们组织起来学习创作农民画。丁占法说:“农民都很现实,没有利润,谁还会画,谁还有动力创新呢,毕竟生活成本不断提高,人们总得先养活自己吧。” 王小俊也建议,通过办展览或把辛集农民画印在商品上等多种渠道,提升其影响力。同时,人们不应为了卖画而画画,这样愧对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而且,出于这样动机画的画不会具有什么价值,农民们要认真品味生活,将其升华在每一幅作品当中。 “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毕竟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了。如果能重拾品牌、打开销路,农民画家们最好把其一部分作品放在博物馆展出,回归公益,让这一扎根泥土的民间艺术散发芬芳。”王小俊说。 |
||||||||||||||||||||||||||||||||||||||||||
|
||||||||||||||||||||||||||||||||||||||||||
上一篇:百名中国书画家将开始亚洲文化交流之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