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佼  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图文互动)(1)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

  12月26日,在四川省洛带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讲解员向一名参观者讲解古籍文献修复知识。新华社发(王曦 摄)

  新华社成都12月26日电(记者谢佼、王曦)“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展示纸质文献修复技艺为主题的文化场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这样介绍。12月26日上午,一家特殊的博物馆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揭牌。它收藏的方向只有一个:纸质文献修复技艺,又称古籍文献修复技艺。

  走进洛带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有的上手体验古籍修复工具,有的凑近古籍识阅其中文字。“平时都是在媒体上看古籍修复师的工作,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这种历史感。”成都市民曾先生说。

  该博物馆发起人彭德泉介绍,我国古籍保护压力空前,以四川为例,保守估计古籍藏书200万册以上。他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大量馆藏古籍文献存在霉变、虫蛀、脆化、鼠啮、粘连、断裂等多种形式破损,有的善本古籍浑身虫洞、有的整套书页黏成书砖、有的珍贵碑帖全是黑霉……

  此前,彭德泉等人发起成立了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民营古籍修复单位,是国内26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中唯一的民营机构。他们得到了国内多位古籍修复专家的无私传授。

  彭德泉发现,和修复古籍同等紧急的,是修复技艺的传承。据介绍,修复古籍需要20多道传统文化工序,如配纸染纸、配线、配制浆糊、揭书叶、补书叶、补书口、托书叶、撴齐、压平、裱书衣书签、打书眼、订线等。74岁的彭德泉说,掌握这些技艺的专家大多年岁已高,对古籍修复技艺同样需要抢救性继承。他萌生了为古籍修复技艺建立博物馆的想法,要为中华古籍保留下修复方法的种子,经多方努力这一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四川大学等多家古籍文献馆藏机构、高校及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武强木版年画薪火相传
下一篇:回眸2019流失文物返还:神奇的一年心想事成


相关新闻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首年获赠逾千件藏品

佚名

 

法老胡夫一艘太阳船迁至大埃及博物馆

佚名

 

全新安徒生博物馆今夏开幕 隈研吾团队打造

佚名

 

长沙市博物馆 走近“来自星星的你”

佚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戏曲学院携手举办弓弦艺术节

佚名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

佚名

 

耗时十年的休斯顿艺术博物馆扩建项目近日开放

佚名

 

欧洲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将受重创

佚名

 

巴西一自然历史博物馆失火 部分藏品受损

佚名

 

希腊全国博物馆重新开放 总理称疫情最坏时候已过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