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名称:商代方鼎
标号:015

名称:春秋楚国鼎
标号:016

名称:鼎
标号:017

名称:商代提梁卣
标号:018

名称:西周方壶
标号:019

名称:春秋莲瓣壶
标号:020

名称:商代象尊
标号:021

名称:西周兕觥
标号:022

名称:西周牛尊
标号:023

名称:西周驹尊
标号:024

名称:春秋牺尊
标号:025

名称:春秋四足匜
标号:026

名称:春秋或战国牺尊
标号:027

名称:陶塑囚徒俑
标号:028

名称:石雕坐人
标号:029

名称:玉雕伏虎
标号:030

名称:玉雕双象
标号:031

名称:石雕鸬鹚
标号:032

名称:玉雕跽坐人
标号:033

名称:玉雕人头
标号:034

名称:陶塑商人俑
标号:035

名称:陶塑武士俑
标号:036
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  中国奴隶社会的雕塑艺术(公元前16世纪——前5世纪后期)

    奴隶社会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的雕塑艺术,也正反映了这种阶级关系。即处于奴隶地位的工奴们,按照奴隶主的意图而艰苦地创造着各种产品。在雕塑制作方面,从庞大的国家重器大铜鼎到精致细小的玉石雕刻,无不是在这种阶级关系下出现的。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史上放射出灿烂光彩的青铜器艺术,实际也占有着中国古代雕塑史重要的一页。

第一节  历史概况
    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第二个历史阶段的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转变,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它对于人类社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恩格斯在论述欧洲历史发展时,曾经指出;“奴隶制的采用,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个大的进步。” “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反杜林论》)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不例外。
    根据古文献记载,中国的奴隶社会是从当时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最大部族国家的统治者夏禹(约公元前21世纪)确定王位世袭制以后才出现的。在这之前,中国的原始氏族社会一直是经历着一个生产消费公有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之世”。到夏禹时王位传子,才形成“天下为家”,“货力为己”的私有制社会,并且建立了“城廓沟池以为固”的奴隶制国家。(以上引文见《礼记·礼运篇》)这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的起始。但从考古发掘的实物来说,关于夏代的遗址、遗物,仍处在探寻阶段,尚有待进一步的发现。而继承夏代的商和西周两个奴隶制时代,则出土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文物艺术品,当然也包括有很多的雕塑作品。
    商代(约公元前16一前11世纪)由于仍然是一个部落国家,因此,国都曾屡次迁徙。到商后期的盘庚迁都河南安阳以后,才定居下来。因安阳当时称殷,所以史称商后期为殷商,或简称殷。从地下发掘的实物看,以殷墟出土的最丰富,特别是大量的甲骨文卜辞(在龟甲板或牛肩骨上刻划文字,占卜吉凶)以及墓葬实物。从中可以看到残酷的奴隶主杀害奴隶来祭祀鬼神的“人祭”(人牲)和用来殉葬的“人殉”。殷商甲骨文是中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从这些文字中,还可以了解到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生产关系和阶级社会的生活以及对自然界的认识等,内容颇为广泛。
    中国奴隶社会的第三个朝代,是建都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周代。由于周自平王以后迁都河南洛阳,所以史称周前期为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称迁洛阳的周代为东周。东周一般包括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代。因为从西周开始,即大封诸侯,由于各堵侯国相互争夺称霸,致使周王室势力衰微。更由于各诸侯贵族相继开垦私田,因而出现了私有土地的地主阶级。到了春秋、战国之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占有制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由于奴隶的不断起义反抗,推动着生产关系的转化,遂促使由奴隶主经济所有制逐渐变革为封建地主经济所有制,中国就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另外,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社会制度变迁,是随着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生产、生活条件而有所区别的。当居住在中国北部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北的诸部族已进入封建社会时,其它居住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处于原始或奴隶社会的生活状态中。



上一篇:第二章--第二节
下一篇:第一章--第三节


相关新闻

第二章--第二节

佚名

 

第二章--第三节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