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日报
5年来最高规格的国画大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会,展出379件画作,全面反映近5年来中国画创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关专家指出,当今的中国画创作比前些年有了很大提高,整体进入“高原时期”。
水准 创历届国画大展之最谈到参赛作品的水平时,刘大为介绍,本次展览会的整体水平要高过往届,特别是对传统国画技巧的拓展、观念的拓展、新材料的运用以及形式风格的探索,推出了很多新的东西。还有很多年轻艺术家崭露头角。从评选中不难发现,很多作品刻画都非常精细,而且这些艺术家的名字也都是头一次见到,很多人的作品对传统笔墨的理解上,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这说明中国画艺术是后继有人的。本届展会评委会副主任郭怡孮说,令他感到吃惊的是,本次展览中有一大批水平特别高的画家,有人把这种情况形容为“高原效应”。过去中国画的创作是群峰突起,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等大师林立,而后是一片“小土坡现象”。现在,这些土坡长高了,从整体来看是进入到一种“高原时期”,我们期待着有大师出现,有新的高峰出现。可以说,这个展览水平代表了当前中国画创作的最高水平。 中青年画家挑起大梁 拿此次展览跟一二十年前的各种大型中国画展览进行比较,不难发现,现在年轻的作者多了,青年画家成长很快。本次征集到的万余件作品中,有80%是中青年画家的作品,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当前画家们的工笔画技法比10年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水墨写意画在某些方面比前些年也有了超越。从绘画题材上来说,20年前的参赛画家,往往是抱着得奖的目的,拿来的作品,往往是历史题材、革命题材、战争题材、而这次很多画家的作品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例如民工题材、妇女儿童题材等等,这种作品明显增多。 艺术形态更加多元 综观10年来3届中国画展览会,最大的变化就是艺术手段更加丰富。郭怡孮介绍,很多参展画家,把中国传统的壁画、年画都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同时把西方现代的一些东西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极大地丰富了表现形态。但是这种创作思想的开放,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画的边界要不要重新划定,不然的话,扩散和嫁接得太多了,就会失去中国画原有的特色和韵味,容易发展得不伦不类。不过,从总体上来说,吸取西方绘画的精髓,是一条正路,不能动摇。 亮点 实力派画家夺人眼球 要想在如此高规格的全国性美术展览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据悉,本次展览中不少获得优秀奖的画家已研习中国画多年,功力深厚,而且在业内已经具有了一定声誉。例如画家刘继彪,擅长画虎、画狗,还曾设计过邮票《华南虎》,他擅长用中国生宣纸以带有创新意味的工笔画技法创作,画面背景的气氛营造,通常以传统的计白当黑之法留白处理,只在虎的周围用较淡的色调渲染一下,真正达到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画家刘皓师法张大千,并从“泥人张”、“风筝魏”、“刻砖刘”等民间艺人那里汲取营养。他的山水画,取法石涛、石溪,喜以石溪沉着痛快之笔,作鸿幅巨制。多年来,刘皓的画作在民间一直有很高的评价。 隐忧 画家书法水平待提高 虽然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会的整体水平高于往届,且在画作的题材、表现形式等方面出现了诸多亮点,但是也反映出当前中国画坛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评选中来看,当前国画家的书法水平还有待提高。中国自古以来书画不分家,只有把书法练好了,画作才会更有韵味,笔墨也才会更生动,我国历代很多著名画家,同时也是大书法家,比如宋代的宋徽宗,元代的赵孟頫\,近代的吴昌硕。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画家不大重视书法的修炼,最近几年传统绘画技法重新得到了重视,这种情况正在扭转,画家的整体书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 |
||||||||||||||||||||||||||||||||||||||||||
|
||||||||||||||||||||||||||||||||||||||||||
上一篇:郑重:收藏不单是钱的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