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东方早报
当代艺术这盘迷局到底如何理解?怎么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怎么看待各种以当代艺术名义的“皇帝的新衣”的行为,怎么看待大腕明星始终没有进步甚至在退步的作品价格却在节节上升? 当代艺术实际上已经披上了一层光环,这两年加入了不少新兴群体。职业有挖煤的、做金融证券的、房地产商、广告商、媒体投资人、开连锁饭店的、游戏公司老板、银行家、古玩商;专业有学英语的、学哲学的、学管理的、学财务的,甚至学数理化、医学、数学的;从社会成分看有高干子弟、党政官员、财富大鳄,甚至还有国家级的文化和社会机构,比如慈善总会、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等。 当代艺术这两年的人群构成,其实也早已不是八五新潮或者1990年代在边缘奋斗挣扎的那批人了,可能还有一些骨干或成功者在局里,但新加入的人群占总人口的70%。 “皇帝新衣”欧洲有先例 目前当代艺术使人脑子转不过弯由此而带来的困惑之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来一些三四流艺术家、行画家以及文学、地产、时尚界混的人士近来纷纷以当代艺术的名义“胡搞”,尽管他们也使用了装置、行为、摄影和“Video”形式。艺术圈已经不以装置、行为、摄影和Video划线判断前卫还是后卫了,但是圈外人包括媒体记者还刚开始对观念摄影、装置和Video报以敬仰之心,他们就困惑“前卫艺术”原来是这样的吗?比如弄一千个“红衣主教”唱国际歌。 二是不少在八五新潮或者九十年代初确实有过杰出表现的优秀艺术家,这两年在受媒体追捧或市场追逐下,也在搞“皇帝新衣”似的作品,或者成批制作劣质绘画。这种“优秀艺术家搞劣质作品”的现象不要说使圈外人脑筋转不过来,连我这样的职业策展人和批评家也才刚刚确认这事是存在的。但是一般善良和真诚热爱艺术的人短期内是很难将这个人以前的耀眼成绩跟当下的“劣质作品”在逻辑上串起来的,于是大家初步的反应还是先去敬畏,这也使得这些大腕更加有恃无恐地成批制作,一跃成为亿万富豪。
蓬皮杜四十年代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藏品,尽管大部分艺术家都是二十世纪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其实欧洲的现代艺术史上早有先例,只是我们也是出于敬畏心理不敢怀疑,比如毕加索在四十年代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毕加索在二三十年代的作品确实很不错,有很天才的发挥,但四十年代之后确实在乱画,也是因为爆得大名后订单太多,穷于应付收藏家。四十年代前后的杰作和劣作两批作品,至今还在蓬皮杜中心的同一楼层展示,不信的人可去比对研究。 美国二战后成名的艺术家像波洛克、劳森伯格等人,几乎每人都在蓬皮杜中心有一件作品,但大部分是这些人的劣质作品。不过还是得承认,这些艺术家在早年前卫探索时期的作品还是很有力度的佳作。如果不是这两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泡沫形成的“优秀艺术家的劣质作品”的现象,我恐怕还是会对欧美当代艺术保持困惑,或“以不了解者先敬仰之”为上策,就像我现在身边的艺术爱好者对中国的艺术明星那样的茫然。 蓬皮杜中心在二战之后也有好作品收藏,比如里希特和博伊斯的作品,但不得不承认,蓬皮杜的上好藏品主要是二三十年代的艺术,四十年代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藏品,尽管大部分艺术家都是二十世纪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蓬皮杜的艺术顾问也并不见得是真正有眼力的,但中国公众对蓬皮杜中心的迷信还为数不少。蓬皮杜的美国艺术部分看得出都是在这些美国艺术家出名之后补藏的,这些艺术家都没有工夫好好画画,或者是赶工出来的画,或者是还没画完就卖给别人了,或者干脆是找助手画了自己签个名就卖了,并不是这些艺术家真正认真画的作品。但是一般人心理上可能不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平时画的尽管不是代表作,但至少也是认真的水准不俗的作品,怎么也会生产劣质作品。但这确实是真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