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关键 来源:浙中新报 【争论一】 书画产业化还缺什么? 书画产业化、集约化生产———这些“美好”的设想从酝酿到实施,浦江人经历艰难抉择,吃到了甜头也尝到过辛酸,目前他们仍在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分管书画市场的浦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金海说:“浦江书画秉承了雅俗共赏的风格,它与厦门油画生产基地流水线式生产方式不同,浦江书画走的是原创道路。” 这就是说,浦江书画即使走产业化道路,也不应盲目“买椟还珠”,放弃一些宝贵的精神传承。何金海说,“浦江书画产业化不应仅局限在书画作品的交易,而应扩展到上下游产业,形成包括装裱相框、书画培训、奇石古玩、根雕剪纸等的大产业。”今年,浦江县领导明确提出,要把书画业与浦江的旅游资源对接,通过山明美术馆、名人名家书画馆等一大批优质资源提升浦江的知名度,让商业运作日益施展其影响力。 其实,书画业自古便没有脱离商业化。明清时期,以画室为据点的浦江书画买卖便颇为兴盛,民间竹根雕、麦秆剪贴画等特色艺术驰名中外,如今浦江书画产业在追求集聚效应时,也不应该遗落那些闪闪发光的“珍珠”。 书画街的马良笔庄是比较有特色的一家,经营者张多阳能制作各色毛笔、篆刻达200种之多,其独有的小孩胎发制毛笔工艺远近闻名。在浦江,这类独具特色的艺术并不罕见。但是张多阳却坦承书画与制笔业只是养家糊口的行当,每天能有两三百元生意已经心满意足。 “书画业带动相关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实行一条龙服务,全面提升书画产业化。”浦江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许元仙的话可代表该县对书画产业的规划设想。在浦江,无论是规格较高的中国书画展抑或是普通乡镇里的“书画庙会”或许都能看到一些奇特的“艺术品”。 |
||||||||||||||||||||||||||||||||||||||||||
|
||||||||||||||||||||||||||||||||||||||||||
上一篇:中国版画的三种唱法呼吁唤醒版画价值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