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源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6月4日专电(记者 冯源)北京一家知名拍卖公司2日下午通过官网发出声明,撤拍涉及钱钟书与杨绛的信件。经过杨绛两度声明反对,国家版权局、中国作协和中拍协发声支持,以及多位法律专家的声援,这起拍卖风波总算以差强人意告终——按理它们就不该上拍,而另一家持有大批钱氏信札的拍卖公司尚未表态。 无论在哪个时代,未经当事人同意而公开私人信件,都有违社会公序良俗。在过去的某些年代里,这样的行径曾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于社会风气和传统道德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出于经济目的,将本人不愿意公开的私人信件大白于天下,同样不可取,有严重侵害作者及他人的隐私权和著作权、公民的通讯秘密权之嫌。 拍卖大概是当下最能直观地体现文化价值的经济行业,这也引发了“鉴宝”节目热播,和全民收藏兴起。但是,其间的知假拍假,虚假拍卖等行业毒瘤也备受诟病。事实上,文化的价值犹如大海的水位,“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拍卖价格仅是它的一种外在表象而已,发自内心的尊重才是衡量文化价值的最好标准。 许多人都听说过钱钟书有一句俏皮的名言:如果那个鸡蛋好吃就行了,何必要见那只下蛋的老母鸡。”他显然是不喜欢成为人们看稀奇的对象。对文化的尊重,应该包括对文化名人的尊重。已逝的钱钟书的权益应该得到充分尊重,更何况百岁老人杨绛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如果以斯文扫地为代价发展文化产业,那只会斫丧文化的根本,竭泽而渔。 |
||||||
|
||||||
上一篇: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钱投不出”症结何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