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丽亚 来源:和讯网 1966年,41岁的罗伯特·劳森伯格在他的工作室里。图片来源:山姆·福克(Sam Falk);图片致谢: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1990年,65岁的罗伯特·劳森伯格接受保罗·泰勒(Paul Taylor)专访时所摄。图片来源:艾弗林·潘恩(Irving Penn) 1983年,58岁的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为著名后现代舞蹈家崔莎·布朗(Trisha Brown)一场名为《设置与重置(Set and Reset)》的舞蹈剧精心设计了舞台、灯光和服装。他将丝网印刷技术运用到舞台置景当中,将其与光线结合,创造出简洁而又光影重叠的视觉效果。在这次舞台置景项目合作之后的1983年到1985年间,劳森伯格创作出《抢救系列(Salvages Series)》。丝网印刷的图片来自劳森伯格自己拍的照片和杂志中的图片,而使用的材料其实是当时从《设置与重置》的设计中回收来的,该系列的名称也由此得来。 《设置与重置》舞台现场,1983年。图片来源:贝特利兹·施乐(Beatriz Schiller) 2013年;图片致谢:罗伯特·劳森伯格基金会(Robert Rauschenberg Foundation) 崔莎·布朗与斯蒂芬·贝托尼奥(Stephen Petronio)在《设置与重置》中,1983年。图片来源:劳伊斯·格林菲尔德(Lois Greenfield) 今年还真的是“劳森伯格年”。随着六月“劳森伯格在中国”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强势登陆之后,上面提到的《抢救系列》的部分作品目前正在巴黎达泰斯·洛巴克画廊(Theddaeus Ropac Gallery)展出。于此同时,罗伯特·劳森伯格的不同作品也正在伦敦奥夫·华特曼画廊(Offer Waterman)、美国罗克兰法恩沃斯美术馆(Farnsworth Art Museum)以及波兰华沙当代艺术美术馆的艾利士·马克思收藏展(Erich Marx Collection)中展出。12月1日,伦敦泰特当代美术馆也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罗伯特·劳森伯格大型回顾展,随后这一展览将巡回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劳森伯格在中国”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官网 巴黎达泰斯·洛巴克画廊《抢救系列》展览现场。图片来源:马丽亚 观众在达泰斯·洛巴克画廊《抢救系列:滚动(Rolling-Salvage)》前。图片来源:马丽亚;图片致谢:巴黎达泰斯·洛巴克画廊 奥夫·华特曼画廊《穿透五六十年代的绘画(Transfer Drawings from the 1950s and 1960s)》展览。图片来源:奥夫·华特曼画廊官网 法恩沃斯美术馆展出劳森伯格作品《生态-回音8(Eco-Echo VIII)》, 1993年。图片来源: 法恩沃斯美术馆官网 劳森伯格创作于60年代的杂志报纸拼贴丝网印刷作品在泰特当代美术馆展览现场。图片来源:泰特当代美术馆 《神谕(Oracle)》,1952–1955年。图片来源:泰特当代美术馆 劳森伯格养成记:黑山学院里,“实践出真知(Learning by Doing)” 战后的美国显现出世界当代艺术发展的强劲势头,如今世界一流的美国艺术家,几乎都毕业于美国黑山学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或者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这两所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教育学院。劳森伯格也不例外,他于1933年从黑山学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毕业。在那里,劳森伯格师从曾执教于包豪斯,后转教于黑山学院的约瑟夫·亚伯斯(Josef Albers)。当时黑山学院有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艺术家威廉·德·库宁(Williem De Kooning)、编舞家梅西·古宁汉(Merce Cunningham)等。与不同领域艺术大师间的交流,为劳森伯格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也形成了他后来让人无法超越的思维观念方式。他从摄影开始,到绘画、雕塑等不断尝试各种媒介和材料,直到1951年,他创造出“白色”作品系列。 《白色油画[四屏](White Painting [Four Panel])》,布面油画,1951年。图片来源:罗伯特·劳森伯格基金会 《纽约珍珠街工作室,1955年(Pearl Street Studio。 1955)》,显示劳森伯格、约瑟夫·亚伯斯、约翰·凯奇等人。图片来源:杰瑞·沙茨伯格(Jerry Schatzberg);图片致谢:罗伯特·劳森伯格基金会 劳森伯格养成记:艺术观念必须比艺术本身更集中专一 1977年,美国艺术电视访谈栏目《芭芭拉里·戴蒙斯坦:纽约的艺术创作(Inside NY’s Art Works:Barbaralee Diamonstein)》中,52岁的劳森伯格曾坦言道:“我不认为任何艺术家会去诚实地制造艺术。你做艺术,你就是艺术。终究你只是在做一件事,做一件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你的事。所以它用不着完美,这就是你的一生。你不能制造这一生,而且在这一生之间总会发生一些什么:因为你总在以‘这是艺术’的想法来将事物弄得更加暧昧。”访谈最后,当戴蒙斯坦问及是否绘画最后剩下的就是观念和作品本身的时候,劳森伯格回答道:“不,我认为艺术观念必须比艺术本身更集中专一。这关系到你能将艺术用到什么程度。因为一旦你尝试去分开观念和作品本身去思考,那么艺术本身就会变得自我意识过重,最后以致盲目。其实人的一生并不绝对需要艺术,所以这又是另一个方面的盲目。”劳森伯格这些绕来绕去的话,就好像当崔莎·布朗说自己总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可见与不可见(Visible and Invisible)”的关系,又仿佛劳森伯格自己的《抢救系列》一样,在那些重重叠叠的画面下似乎总还蕴藏着更深的故事。1995年,劳森伯格整70岁。他曾这样说:“我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和最好的冒险,是我对我的下一步从没有过模糊的想法,而且我也从不彻夜不眠去思考这个问题。”73岁时,他在和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e)的节目访谈中这样说:“我总试图将我的绘画推向更远的,那些我无法想象到的地方,但总不能成功。因为总有一件事我无法超越,那就对比例的限制。”当客观世界里的任何物件都存在所谓“尺寸方圆”的时候,我们的想象力就有了局限。面对一件作品的时候,视觉会限制我们的思考,逻辑会引导我们的判断。 在这样的思考和创作中,劳森伯格很早就进入了艺术精神独立的自由境界。这直接导致他对于综合媒介和材料的大胆运用和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平面如《抢救系列》还是立体如“融合绘画(Combine Painting)”,劳森伯格从各个地方收集物品,屋里巷外,他在完全随性的状态下,将所有的物件依据个体关系组合到最为自然的呈现方式,以致油然而生,恰到好处而绝妙无比。 《春季练习(Spring Training)》,劳森伯格的百老汇工作室:左起阿莱克斯·哈伊(Alex Hay)、劳森伯格、史提夫·帕科西顿(Steve Paxton)、崔莎·布朗, 1965年。图片来源:乌戈·姆拉斯(Ugo Mulas) 《抢救系列:无题(Untitled-Salvage)》,布面丙烯,1984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致谢:罗伯特·劳森伯格基金会和巴黎达泰斯·洛巴克画廊 《抢救系列:树荫(Shade-Salvage)》,布面丙烯,1984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致谢:罗伯特·劳森伯格基金会和巴黎达泰斯·洛巴克画廊 《抢救系列:护城河(Moat-Salvage)》,布面丙烯,拼贴和墨,1984年。图片来源:马丽亚;图片致谢:巴黎达泰斯·洛巴克画廊 《融合系列:字幕组合(Monogram)》,标本养、橡胶轮胎、网球等,1955-1959年。图片致谢: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 《融合系列:可口可乐计划(Coco-Cola Plan)》,纸上铅笔、可口可乐瓶上油画、木箱、金属翅膀, 1958年。洛杉矶当代艺术馆潘扎收藏(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 The Panza Collection) ;图片致谢:罗伯特·劳森伯格基金会 |
||||||||||||||||||||||||||||||||||||||||||
|
||||||||||||||||||||||||||||||||||||||||||
上一篇:糟蹋书法 天怒人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