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纤维、玻璃、综合材料甚至声、光、电,动态雕塑、电子感应等等,这是在“新态”2015太原雕塑双年展看到的最新雕塑创作状态,在这里可以发现雕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和塑了,组合、焊接、铆合、翻模甚至一些高科技手段等非雕非朔的技法也成为了现当代雕塑的主要创作手段。
2015太原雕塑双年展以“新态”为主题,其中“新”,代表创造、发展;“态”,是样式,是面貌。分为新境域、新做物、新界面、新视场、新陶式、新晋风六大板块来呈现中国雕塑家近年来雕塑艺术创作新面貌、新探索、新动态,在“新境域”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著名雕塑家们的实践,“新做物”呈现的是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雕塑传承的脉络,以及这种传承的最新面貌,在“新界面”板块,我们可以看到当下中青年雕塑家多样化创作,而“新视场”板块则更加的前卫,这一板块的艺术家更加年轻,代表实验性、探索性、多元性、跨界性作品,“新陶式”板块则更加注重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呈现,“新晋风”显现的是雕塑的地域化和当代之间的关系。
这六大板块基本上涵盖了当下中国雕塑的整体面貌,从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代雕塑艺术已经极大地拓展了其内涵和外延,不断突破和穿越原有的本体语言和价值观念。然而,在本届雕塑双年展,我们发现雕塑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那就是当下雕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艺术家在创作时越来越在乎材料、观念、语言等等,尤其是青年艺术家们的作品,做得越来越讲究和精致,反而失去了对于现实关照,雕塑与公众实际生活的关系究竟怎样?批判性是否减弱?在走过了表现“现实主义”的阶段之后,向西方学习的阶段之后,当下的雕塑是否获得自我的独立身份?未来该怎么走?
当下雕塑创作手段与表现形式变化
“对不起,这是作品,不能往里面丢垃圾”保安神情紧张的拦住了一位观展的观众,观众在疑惑和紧张中迅速的离开了他眼中的“垃圾桶”,临走时还说了一句“这不就是垃圾桶吗,还不让人扔垃圾。”这是本届雕塑双年展中出现的一幕,这件作品是艺术家焦兴涛的最新创作,他将垃圾桶翻模,用铜重新制作再辅以颜色,最后呈现出来和原物没有区别,也难怪观众会误解,像这样的作品在本届雕塑双年展还有很多,比如雕塑家向京的作品《滑落,嘀哒嘀哒》,一个等比例大小的人躺在一张床上面,观众进入现场之后,不留神的话很容易看成是真人躺在现场。在展场时常能够听到“这也是作品” 的质疑,当下雕塑的观念和手法越来越前卫,边界也越来越模糊,对于观众来说已经不是那种可以看图说话的时代,理解起来屏障很大,雕塑像绘画一样,与观众之间的隔阂在逐渐的增大。
此外像雕塑家刘建华的作品,看上去是传统器型碗,但完全没有实用目的,它的釉色、形式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概念的碗,表现的是他的观念和思想,青年雕塑家耿雪的作品,是用Video呈现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跟泥土的交流,其实是一种灵魂上的交流,她的作品让可以让你感受到泥土的生命,特别强调了艺术家在制作过程中,人内心情感的交流,吕品昌的《中国写意》,既有雕塑手法,同时还用了很多现成品,还有像孙晓晨的《洞鉴》系列,很多照相机,他还原了一个关注现场,采用了陶瓷的超写实技法,把老相机做旧,金属感,材料感表现的非常到位,同时又有思想深度。
如同上面呈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艺术创作空间,材料和技术的创新促进了艺术语言、观念的发展,赋予雕塑艺术新的生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人工材料,加之各种天然材质,可谓种类繁多。雕塑艺术所运用的材料从过去的青铜、木材、石材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不锈钢、铝等金属材料以及塑料、水泥、玻璃钢、陶瓷等等,有的还利用电力、风力以及水使他们的作品动起来,甚至于连声音和光以及颜色也被雕塑家用来表现更为自由的领域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雕塑材料的开放使得雕塑艺术日趋多元化,也使得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可成为雕塑的介质。材料的开放进一步拓宽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创作手段,新型材料的拼装焊接和现成物的堆积聚合取代了传统雕塑的创造形式和制作程序,开放的形态边界和自由的空间表现消解了团块的雕塑形体和封闭的雕塑空间。材料、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世界,新材料、新技术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更多手段和更多的可能,雕塑艺术的语言、形式、观念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拓展表现和宽泛表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更加关注雕塑的材料性:“当下的艺术发展越来越多元,有些人关注本体语言的东西,有些人关注拓展的问题,有些人关注公共空间的东西,不管怎样,都要和时代,关注的对象产生关系,其实当下雕塑家的实践还不够,尤其是在材料上,因为我本身对材料比较感兴趣,对材料的技法、观念表达,艺术家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隋建国《盘旋》的意义是系统控制和非主体性。展望《应形》的意义是在最传统、最板结的地方滋生的含混不清的东西。戴剑的意义是雕塑与舞蹈家的身体现场。他曾在美国后现代舞蹈领军人物崔莎•布朗的舞团跳过四年舞,现在又在纽约本宁顿学院学习雕塑。他的老师曾经做过现代金属焊接雕塑大师安东尼•卡罗15年的助手,所以他的身上有两个重要的艺术血统。文豪是近年来我一直力推的一位雕塑家,他的天赋是对材质、尤其是那些卑微的存在有特殊的敏感。这次我们商量做一次现场的材质即兴,这在中国雕塑展历史上应该是没有过的。周长勇是老隋的研究生,海军校官,雕塑界罕见的编程高手,他的作品提示了一种系统论和控制论的雕塑创作的可能性;张增增这两年与做信息工程的朋友合作,迷恋于信息的造型转化,从增强现实,到意念雕塑。”雕塑理论家唐尧在介绍他所关注的当代雕塑家创时这样讲到,他是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的分策展人之一,上述的艺术家也是这次展览他最想呈现的,在他看来这些艺术家代表了当下雕塑创作的前沿。
古典、现代、后现代共存
“当下的雕塑创作已摆脱线性发展模式的影响,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的调侃、谐谑反映,又有对日常生活情趣的忬情表现;既有重在再现的写实手法的大量运用,又有重在表现的抽象、变形、装饰、象征和表现手法的广泛借鉴。可以说,当下中国雕塑创作几乎汇集了西方古典、现代、后现代各个方面。”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项金国在谈到当下雕塑的现状时讲到。
为什么中国雕塑会有当下的这种现状,他从历史的角度为我们进行了分析,在他看来中国现当代雕塑发展史并不长,也就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中国传统雕塑要么是宗教题材,要么是墓葬题材,在这些类型的雕塑中,创作者是不能留名的,雕塑家被称作匠人,所以研究中国雕塑史时看不到雕塑作者的名字。雕塑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在那时有一批学者从法国学习归来,将西方的学院雕塑带回了中国,在当时的国立杭州艺专和北平艺专开办雕塑教育,解放后,又有一批雕塑家前往前苏联学习,这是中国近现代雕塑起步发展的两条线索。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雕塑创作,基本上是围绕着歌颂社会主义、人民新生活展开的,不管是法国体系还是苏联体系,都属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改革开放后,理论界有一种说法,讲到中国的现当代雕塑发展与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总是慢半拍,为什么慢半拍呢?我将雕塑成为美术领域的重工业,要通过精致的劳动才能制作出来,原来的模式都是这种的,所以说中国现代、当代雕塑比其他新潮美术要慢半拍,“85新潮”之后,中国雕塑创作开始在观念和材料上寻求突破,很多从事绘画的艺术家也开始学雕塑家做装置,中国当代雕塑很快走到美术领域的前沿,将西方的各种形式和流派都学习了一遍,导致现在各种形式和观念都存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当代雕塑遭遇冰火两重天
下一篇: 中国城市雕塑的观察:公共艺术需要规划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