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宋代雕塑虽不似唐之春潮澎湃、规模宏壮,且失去宗教信仰,面容也多呆板,但却注重写实,展现和透露出宋人的审美情态衍变与世井烟火之气。梁思成《中国雕塑史》,以时间为序,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中国从上古到明清不同时代的雕塑及艺术成就,对中国的雕塑史和艺术史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这里聚珍君仅摘梁思成《中国雕塑史》(手稿珍藏本)对宋代雕塑史的介绍与评价,以飨读

自唐末兵燹之后,继以五代,中国不宁者百年,文物日下。赵宋一统,元气稍复,艺术亦渐有生气。此时代造像,就形制言,或仿隋唐,或自寻新路,其年代颇难鉴别,学者研究尚未有绝对区分之特征。要之大体似唐像,面容多呆板无灵性之表现,衣褶则流畅,乃至飞舞。身杆亦死板,少解剖之观察。就材料言,除少数之窟崖外,其他单像多用泥塑木雕,金像则铜像以外尚有铁像铸造,而唐代盛行之塑壁至此犹盛。普通石像亦有,然不如李唐之多矣。

近来木像之运于欧美者甚多,然在美术上殆不得称品。其中有特殊一种,最堪注意。此种为数甚夥,皆观音像,一足下垂,一足上踞,一臂下垂,一臂倚踞足膝上,称Maharajalina姿势。其中最大者在费城彭省大学美术馆,其形态最庄严。波士顿美术馆所藏者则较迟。其姿势较活动,首稍偏转,左肩微耸,上身微弯,衣饰华美。与Philadelphia像比较,则可见其区别矣。其中一尊有金大定年号,而此诸像形制多类似;亦俱得自燕冀北部,殆皆此时代之物欤。至于菩萨木立像,率多呆板,不足引起兴趣,亦缺美术价值,不足为宋代雕刻之上品也。

然就偶像学论,则宋代最受信仰者观音,其姿态益活动秀丽;竟由象征之偶像,变为和蔼可亲之人类。且性别亦变为女,女性美遂成观音特征之一矣。

自唐以后,铸铁像之风渐盛。铁像率多大于铜像,其铸法亦较粗陋;其宗教思想之表现亦较少,与自然及日常生活较近。此点可与木像相符。不幸此种铁像多经融〔熔〕毁,惟头遗下者颇多。然在山西晋祠及河南登封尚存数尊。皆为雄赳武夫。晋祠像为绍圣四年作。1097。

宋塑壁遗物以正定隆兴寺为重要,甪直杨惠之壁已毁,幸得大村摄影以存。正定壁由美术及历史上观之,其价值皆远在杨壁之下,固无待赘言。

宋 太原晋祠侍女像

龙〔隆〕兴寺大佛殿为宋开宝〔间〕物,其建筑已破毁过半,然在斗棋及柱尚得见宋代形迹。而殿内东壁阳刻塑壁像,则犹得见宋时手法。壁分三区,第一区为普贤菩萨骑象,多数天部眷属随从。其背影则大海之上飞云摇曳,天盖,佛阁,宝塔飞天,龙等等皆驾云相随,最远处则远山突兀。其姿势样式,犹有唐风,然而就每像各个言,颇缺灵性,盖宋物而与大佛同时所造也。现存色彩,当属补修时所涂。第二区为文殊,殆清初改修,技工颇下。第三区及西壁亦似清初物。

龙〔隆〕兴寺本尊为观音铜像,为开宝间物。《金石萃编》载高七十三尺,四十二臂,宝相穹窿,瞻之弥高,仰之益躬……实高不过五十尺以下。为我国现存最大铜像。面相虽善,然衣褶线路颇不调和,殆宋物而后世大加修改者也。

宋代石像亦有唐风,其像略如前述,但其龙部龙〔布〕局,率多加以山水树木鸟兽,加以画风,是前代所少。然以画风加诸雕塑,以材料论似不相宜也。

房山云居寺雕刻为辽天庆七年物,其特征亦略如是。

江南雕刻,于五代吴越王钱弘傲时颇盛,南京栖霞寺、杭州灵隐寺、烟霞洞遗物尚多。栖霞寺合利塔八相图,手法精详,为此期江南最重要作品。八相为(1)托胎,(2)诞生,(3)出游,(4)逾城,(5)降魔,(6)成道,(7)说法,(8)入灭。塔身高约五十尺,雕饰至美,堪称杰作。其八相特征在富于画风,《摄山志》称有顾恺之笔法焉。

总之宋代雕塑之风尚盛,然不如唐代之春潮澎湃,且失去宗教信仰,亦社会情形使然也。

 

注:本文文字内容与第一、二、四副图片摘自梁思成《《中国雕塑史》(手稿珍藏本)》,中华书局出版。




上一篇中国写意雕塑的历史与发展

下一篇中国雕塑发展史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