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是一门延续了数千年而经久不衰的高雅艺术。它具有浓厚的中国大文化的内蕴,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有着高度弘扬主体精神的本体机制。作为华夏文化的母体艺术,它与中国社会和各阶层人的精神生活始终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具有广泛的受众面。因此,人们每天都要接触与其水乳交融的汉字。书画同源,画是写,字是画。一幅好的画作,必定要用汉字贴切的题款。所以,人民是书画艺术的创造者,也是书画艺术的享受者。

  绘画,是通过可视的画面,如人物、市井、山水、花鸟、鱼虫、走兽等。用巧妙的构图、墨、色、再现出生活与自然,来表现美和抒发创作者的情感,使人们通过画面去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美。

  书法,则是通过纯粹的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刚柔、疾涩顿挫;用笔的方园波折;结构的平整匀称,参差错落、让就、疏密、飞动以及谋篇布局、章法、韵律、趣味等来展示线的艺术。它的认识作用,比起绘画艺术来,要间接得多。在这里看不到具体的实物画面,它的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书写的内容来表现的。至于它的形式的教育作用,则属于更加间接而深奥的美育问题了。其形式的审美作用最为突出,它如优美的音乐旋律,跌岩起伏、婉转流畅、节奏舒展、韵律多端、富有情趣和灿烂的绘画一样,啟人遐想,余味无穷。这就要求书画家要有丰富的知识,不仅有美学、文学、文字学、历史学,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因此,书画艺术在历史的演化中,曾以巨大的文化含量展现过它的辉煌。而在当代,书画艺术又逐渐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善于融汇民族意识与时代精神的艺术特质。在当代中国大文化体系中,是我国重要的、独立的人文(艺术)学科之一。它的历史与现实作用,已经成为人民精神消费不可或缺的需求,其突出的民族性和对世界大文化的涵容性,更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前景,潜移默化地给人创造了一种美的意境和情趣。可以说,正是书画艺术的灵感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功能,从一定程度上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追朔历史,一千五百年前(公元479-502年),南齐谢赫,在全面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人物画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详见《古画品录》)。时代造就人才,时处中国绘画尚在发展中的初级阶段的谢赫,能总结出《六法论》实属不易!尽管受历史局限性的制约,主要技法是单一的勾线填色,虽有“骨法用笔”之笔法,但缺墨法“墨韵淋漓”(陈其旋句),但也对中国书画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中国书画发展到隋唐时代,已臻成熟。如隋以前画山无皴,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便有了突破。到唐代李思训的山水以“勾勒成山”才真正出现了皴法。

  从历史上看,重视墨法晚于笔法,《笔法记》中阐述“水晕墨章,兴我唐代”,证明唐代才讲究墨法。唐代张彦远曾提出墨分五色之论述,有“运墨而五色具”之句,可作证。

  在世界文化史上,盛唐时期的书画也被称为“盛唐之书画”,而文学、诗歌、音乐、舞蹈、工艺等文化艺术,也都有极其伟大的成就与发展。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也都给后世留下不少论画诗,至今仍广为传颂。仅以书法而论,欧阳询、诸遂良、颜真卿、张旭等人,他们用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特殊而又强烈的灵感和通过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情感,渗情入法,德溶于情所创造的伟大成就,更誉驰千秋万代;而著名画家,有文献可查的,就有400人之多,如誉称画圣的吴道子和王维、张萱、以至晚唐“泼墨山水”的王洽。

  书画发展至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中国写意人物画史上的里程碑;而花鸟、山水画作,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可以说,把中国画推向了高峰。历史发展到了这个阶段,虽然出了不少大家,如李公麟、範宽、李成、夏珪、马远等,美学理论在发展上仍无新论,谢氏《六法论》仍被沿袭。

  历史经元、明、清延续下来,书画艺术尽管也随着时代发展,名家频出,然美学仍无新论。

  书画艺术发展至近代,张大千创立的“泼彩法”,只能是一种改良,仍源自“泼墨法”;画坛巨匠黄宾虹提出浓、破、积、淡、泼、焦及宿墨法,为“七墨法”,也晚于谢赫的《六法论》一千五百多年了。
    正是从书画艺术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功能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书画艺术在技艺上的客观要求,以及秉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原则,陈其旋教授经数十载的苦心钻研与反复论证,负责任的创导了《中国画新六法论》,即:“时代气息、笔力雄健、墨韵淋漓、情景交融、承古创新、和谐统一”这一新论,可以说是在艺术史上写下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篇章,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再提高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舞台。

  不难理解,陈其旋教授之《新六法论》,他首先考虑的是书画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功能。新六法中的“时代气息”及“和谐统一”,之所以这样表述,是他侨居海外、心系祖国、“吾家中国”爱国思想、民族责任心的体现。“技艺以弘德而无止境,唯有德者能久享其名”,这就是陈先生潜心创导的《新六法论》的思想基础。“笔力雄健”、“墨韵淋漓”说的是用笔和用墨,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要追求笔之骨力,用笔无力,何谈强劲与气势,“墨韵淋漓”,书画皆然,无论绘画、书法“墨韵淋漓”,韵味才能充分;“情景交融”讲的是构图,一幅佳作,首先是构图,再展现笔力和用墨,没有一个好的架构,墨落何处?笔力再强,也展示不出意境之深远。书法同理,一幅佳作,笔力、用墨同样重要,但谋篇布局(构图)是不可太随意的,否则,便破坏了美的意境。“承古创新”,讲的是继承与发展,昨日与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著名书法家杨再葆先生和美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教育家、美学理论家韩琦教授聚会,谈及书画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时,杨先生坦荡地说,我虽然在书画界谈不上大家,但从我对历史上的书画名家研究、临摹过程中,就我个人的认知能力,也可以从其作品中挑出一些败笔,此言坦荡确切。对于现实社会中书画界里被人们称之为丑字派和怪诞派,既不能算是合理继承,也不能算是科学发展,其衡量标准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可以说,继承既不是一味摩仿,发展也不是怪诞无序。当今社会中占相当数量的中青年书画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能在个人修养和美学理论上再努力一下,将是中国书画艺术界的希望。

  古有谢氏老《六法论》,今有陈氏新《六法论》,其本身就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必然联系,科学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共同创造文化强国、和谐社会所必需的。

  书画界的朋友们,让我们同心同德,为中国书画的大发展、国际化,携手同进、共创辉煌。

  作者简介(辛子维)
  世界书画艺术家研究会名誉主席、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艺术家协会付主席、世界华人艺术网艺术顾问、亚洲艺术科学院教授、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原四川书协付主席,一级书法师、作家。毕业于飞行学院,特级飞行员。主要著作《辛子维书画集》、《自作自受》散文集。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书法艺术对大学生文化修养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