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培 来源:南方日报
◆2007艺术事件点评 ◎最争议: 王小波裸体雕塑
事件回放:今年是王小波逝世10周年,广州美术学院学生郑敏制作了王小波裸体雕塑准备参加“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结果招致了王小波家人强烈反对,最终无法公开展出。对此,王小波遗孀李银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恐怕还是不大符合中国国情吧。” 点评:郑敏的“王小波风波”折射出艺术审美的尴尬——艺术与公众的审美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甚至是冲突。郑敏在博客中对用裸体表现王小波的原因给予了解答:“这就像王小波的小说,写得很直,但是看起来不会觉得是黄书。”而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对于郑敏的行为表示支持:“罗丹就用裸体雕塑表现过巴尔扎克。” ◎最勇猛: 赵半狄熊猫人选秀
资料图片 事件回放:2007年初,行为艺术家赵半狄在全国发起“熊猫人”选秀,海选天生跟熊猫相似的人们,并带领熊猫人去慰问全国不同地方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他还声称,“第一站是要去台湾,慰问台湾人民”。11月,北京国际时装周上演“熊猫人”赵半狄的时装秀,民工、股民、三陪小姐、乞丐、同性恋、网络红人……开创了“恶搞”时装秀之先河。 点评:赵半狄极其勇敢地选择了娱乐圈最具争议的人物制造话题:杨二车娜姆愤然离席,芙蓉姐姐当众走光,极其巧妙地制造了“看点”。由此,赵半狄的恶搞一面成功踏入了娱乐圈,一面也招致了熊猫家乡四川的强烈谴责。 ◎最感人: 广东美术界捐助孤残儿童 事件回放:12月13日-18日,筹备一年之久的“广东省美术慈善创作大赛”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广东省美协向全省画家发出号召:拿出最好的画作捐赠慈善事业,筹集善款建立一个救助广东省孤残儿童的“蓝天计划”。此次活动,共计2000多名艺术家参与,更有一批著名老画家带头捐出画作:许钦松、杨之光、汤小铭……共筹款超过3000万元。 点评:作为美术与慈善的绝好联姻,广东美术界以一个省级美展的规模投身慈善事业,呼吁全社会在关注财富积累的同时,关注公益事业、弱势群体,彰显了新时期艺术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最风光: 首届国际当代艺术展落幕上海 事件回放:9月,2007上海艺术博览会首届国际当代艺术展在上海举行,首次以亚洲为“焦点”的国际艺术展力图在中国打造一场在亚洲乃至全球的顶级当代艺术展。展会汇集了来自亚太地区和顶尖国际市场的129家画廊,其中中国画廊的数目达到了近30家,吸引了全球众多顶级的收藏家到场。 点评:随着中国的新一轮艺术热潮,各地的艺术博览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对于中国的策展人来说,本土博览会如何办出特色,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来自“艺术之都”的意大利人在上海策划的当代艺术展首次亮相,就令本年度所有的中国本土艺术博览会黯然失色。 ◎最大型: 1001个中国人的行为艺术 6月份,中国著名诗人艾青之子、著名当代艺术家艾未未的《童话》,成为德国卡塞尔文献展风头最劲的“作品”。他在博客上招募了1001个中国人,筹资3000万元,将他们空降德国小城卡塞尔。而这1001个中国人一边到德国卡塞尔看展览,一边也充当了《童话》作品的本身。 点评:在今年英国著名的艺术杂志《艺术评论》公布的“2007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100人”名单上,艾未未因《童话》而名列第68位。作为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艾未未的存在具有典型性意义:他每每噱头十足地出现,最终又争议十足地收尾。 ◎最创意: 苏坚的《他们》与奥运民工
事件回放:2007年8月,来自广州美院的教师苏坚到北京以奥运主场地的5位民工为模特创作了一幅作品《他们》,并承诺“谁买了《他们》,他们就可以实现看奥运会的梦想”。不久作品以32008元被买家收藏,尽管资金到位,也有机构承诺协助买到票,但5位民工中有1位却告知“温饱问题都没解决,何谈看奥运?”最终选择退出。 点评:在众多创意中,苏坚最为坦诚,用他严肃的创作+互动行为为我们解读了“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的社会现实,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当代艺术家”的涵义。(李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