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名称:梁武平忠侯萧景墓石兽
标号:167

名称:梁靖惠王萧宏墓石兽
标号:168

名称: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兽
标号:169

名称: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兽
标号:170

名称: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兽
标号:171

名称:安徽亳县三国时代墓砖残刻奔马
标号:172

名称:西魏文帝元宝炬陵石兽
标号:173

名称:陕西长安城址夏赫勃勃石马
标号:174

名称:河南邓县出土墓砖浮雕
标号:175

名称:河南邓县出土墓砖浮雕
标号:176

名称:河南邓县出土墓砖浮雕
标号:177

名称:河南邓县出土墓砖浮雕
标号:178

名称:河南邓县出土墓砖浮雕
标号:180

名称:湖南长沙西晋墓出土陶骑士俑
标号:181

名称:南京东晋墓出土陶女俑
标号:182

名称:河北景县出土北魏陶坐女俑
标号:183

名称:河北磁县东魏墓出土陶女俑群
标号:184

名称:河北景县北魏墓出土陶男侍俑
标号:185

名称:北朝陶双僮俑
标号:186

名称:山西太原北齐墓出土陶牛车
标号:187

名称:北朝墓出土陶猎狗
标号:188

名称:北齐墓出土陶骆驼
标号:189

名称:山西太原出土北齐
标号:190

名称:北朝墓出土陶伎乐俑
标号:191

名称:北朝墓出土骑伎俑
标号:192

名称:洛阳北魏墓出土石棺线刻
标号:193

名称:敦煌二五九窟彩塑释迦佛
标号:197

名称:敦煌二五七窟彩塑坐佛
标号:198

名称:敦煌二五一窟彩塑胁侍菩萨
标号:199

名称:敦煌四三五窟彩塑天王
标号:200

名称:敦煌四三一窟彩塑三尊像
标号:201

名称:敦煌二五四窟壁翕交脚菩萨
标号:202

名称:敦煌壁翕思惟菩萨
标号:203

名称: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金塔寺石窟中心塔正面造像示意图
标号:204

名称:甘肃永靖枘灵寺石窟一六九窟西秦时代泥塑立佛
标号:205

名称:甘肃天水积山外景
标号:206

名称:甘肃天水麦积山一三三窟山水人物壁塑
标号:207

名称:麦积山一二七窟彩塑胁余侍菩萨
标号:208

名称:麦积山一二一窟彩塑佛弟子、菩萨
标号:209

名称:麦积山一二三窟彩塑坐佛
标号:210

名称:麦积山一二七窟佛背光石雕飞天
标号:211

名称:麦积山一二三窟供养人
标号:212

名称:麦积山一二七窟佛背光石雕飞天
标号:213

名称:麦积山一三三窟石雕造像碑
标号:214

名称:麦积一三三窟石雕造像碑
标号:215

名称:麦积山一二三窟彩护法金刚
标号:216

名称:麦积山一二二窟彩塑护法金刚
标号:217

名称:麦积山北朝残彩塑菩萨头
标号:218

名称:麦积山七佛阁长廊北周彩塑飞天
标号:219

名称:山西大同云冈窟全景
标号:220

名称:云冈第八窟拱门内侧
标号:227

名称:云冈第八窟后室窟顶天浮雕
标号:228

名称:云冈第八窟拱门内侧托钵双供养人
标号:230

名称:云冈第二十窟坐佛
标号:239

名称:辽宁义县万佛堂西部第六窟弥勒佛残像
标号:249

名称:辽宁义县万佛堂东部窟翕雕像
标号:250

名称:甘肃庆阳寺沟石窟群
标号:251

名称:庆阳寺沟石窟“佛洞”中七佛(局部)
标号:252

名称:洛阳龙门石窟全景
标号:253

名称:龙门宾阳洞中央坐佛
标号:254

名称:龙门宾阳洞中央坐佛(侧面)
标号:255

名称:龙门宾中洞南侧壁立佛和胁侍菩萨
标号:256

名称:龙门宾阳中洞洞内局部
标号:257

名称:龙门宾阳中洞洞门浮雕
标号:258

名称:龙门宾阳中洞洞门右壁帝后礼佛图
标号:259

名称:龙门莲花洞洞顶(部分)
标号:260

名称:龙门莲花洞南壁北齐小龛雕像
标号:261

名称:龙门药方洞北齐胁侍菩萨
标号:262

名称:龙门药方洞窟门装饰浮雕
标号:263

名称:龙门古阳洞壁龛装饰浮雕
标号:264

名称:龙门古阳洞南壁龛佛背光和佛龛
标号:265

名称:龙门古阳洞南壁龛护法神王浮雕
标号:266

名称:龙门古阳洞南壁龛装装饰浮雕
标号:267

名称:龙门石窟寺窟楣装饰浮雕
标号:268

名称:龙门火烧洞窟楣装饰浮雕
标号:269

名称:河南巩县石窟寺第三窟中心塔中心塔正龛飞天浮雕
标号:274

名称:河南巩县石窟寺第三窟窟顶天花
标号:275

名称:河南渑池鸿庆寺石窟第一窟佛故事浮雕
标号:277

名称:河南渑池鸿庆寺第一窟佛故事浮雕
标号:279

名称:河北磁县南响堂山石窟第五窟(上层第三窟)窟廊
标号:280

名称:河北磁县南响堂山石第五窟窟门内上楣北齐小龛佛涅磐图
标号:281

名称:河北武安北响堂山石窟第二窟胁侍像
标号:283

名称:北响堂山第五窟龛楣纹饰浮雕
标号:284

名称:南京栖霞山千佛崖古窟群
标号:285

名称:河南襄城出土北齐石雕造像碑佛龛造像
标号:290

名称:北魏孝昌石雕造像
标号:293

名称:魏武定石雕造像
标号:294

名称:山西太原出土北周石雕思维菩萨
标号:295

名称:北朝镏金释迦多宝佛
标号:296

名称:河南洛阳出土北朝石刻线画
标号:297

名称:北魏曹望喜造像座浮雕
标号:298

名称:山西大同北魏墓出土石基座雕刻
标号:301

名称:河南安阳北齐墓出土黄釉扁瓶浮雕
标号:302
第五章--第四节
第四节  两晋、南北朝时代雕塑家简介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统治和阶级严格划分的历史时代中,雕塑、建筑和工艺制作者,同样被认为是“工匠”而刁;予重视,以致留名于美术史册者殊少。但这些无名者却不知付出了多少劳动代价,创造了卓越的艺术业绩。正是由于无名工匠们的创作实践,哺育和启发了一些社会地位高的知名雕刻家。中国历史上知名的雕塑家——东晋和南朝的戴逵及其子戴颐就是其中白勺代表人物。
关于戴氏的历史,《晋书·隐逸传》:“戴逵,字安道,谯郡人也。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但其所以能在美术史上留名,是与绘画有关的。戴逵原来是以画佛像著名,并且据画史记载,他是一个士大夫文人画家,而不是出身于劳动人民阶层的工匠。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戴逵“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儿时常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文而自镌之”。又说他“博学多才,好谈论,能鼓琴”。史载当代的贵族武陵王唏,有一次令人召他去为奏琴取乐,他当着使者将琴摔碎,说:  “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又“孝武帝时,以散骑常侍国子博士累征,辞以父疾,不就,郡县敦逼不已,乃逃于吴以避之”。这一方面说明他的艺术才能,另一方面说明他是不满于当代社会现实,并与上层统治者之间有着矛盾。
由于戴逵最初长于人物肖像画,对于刻划人物形象能“匠心别运”,由此进而雕造佛像,经过了刻苦的钻研,终于获得了特殊的成就。据传说,他曾经雕刻过高达丈六的无量寿佛及菩萨木像,一切多按照仪轨(佛教造像尺度及部位比例的规定)。但作成后形神呆板,缺乏生气,难以令观众起敬仰之心。他为了想把这像雕好,决定向群众请教,特将雕像公开展出,自己偷坐于帷幔中,仔细倾听观众的批评,虚心采纳了意见,如此经过反复的修改,终于使雕像获得出色的成功。这说明他能拜群众为师,他的艺术创作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
  戴逵的长子戴勃,也是一个有名的画家。次子戴颐接传了他父亲“巧而慧”的雕塑衣钵,并且也对当时的现实不满,不愿与世俗合流。《宋书·隐逸传》:“戴颐字仲若……父逵、兄勃,并隐遁,有高名。……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颐亦参焉。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颐问之,颐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说明当时京都著名的瓦官寺新造大佛像,观众多认为是面部瘦削,以致不能表现出应有的庄严神貌,但按照造像的尺度比例,难以使面部改胖,请教于戴颐后,他能立即发现面瘦非问题的征结,削去过于宽肥的臂胛即可解决难题,他这种从整体看局部,能发现整体比例是否适称的造型基本法则,一抬手而点铁成金的敏锐观察力,在一千五、六百年前,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戴逵、戴颐父子,对于我国美术史上的贡献是很大的,尤以对于雕塑和绘画的创作准则,由于他们是两者兼长的,所以能将两者的特点——形体与色彩融合起来,成为一种完美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即我国雕塑中的“绘塑”(塑像加彩,也称“妆銮”)。中国佛教造像的“绘塑”遗作,现能见到的最早的实物,是敦煌、麦积山、炳灵寺等的十六国和北朝的佛教塑像,这些与戴氏父子近于同一时期的制作,想来多少也是受有一定影响的。因为戴氏父子的才能还是多方面的,凡石雕、木雕、泥塑、铜铸和夹营漆像,无不兼长,可以想见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类塑像、雕像成就,都会直接或间接与他们有关。
关于戴氏父子的生卒年代,只知戴逵卒于东晋太元二十一年(396),生年不详。其子戴顒生于太元三年,卒于宋元嘉十八年(378—441)。
在南北朝时代,继戴氏父子而成名的雕塑家,根据史料的记载①,尚有:
俞祐,亦称僧祐(445—518),南朝齐梁间人,以善雕巨大的石雕著称。曾因制作南明山(浙江剡县)宝相寺弥勒大龛像而得以留名后世。
司马达,南朝梁国人,于梁武帝普通三年(522)东渡,曾将中国造像术介绍到日本,成为日本佛教造像的鼻祖,因而在日本雕塑史上特别著名。
雷卑(480—?),南朝齐国名匠,据传说,他的雕塑技术为戴氏父子以后第一人。所作释迦像,受到当代学者沈约的欣赏,并为作造像铭。
    释法悦,南朝人,以善铸铜像著名。传说曾铸丈六铜像,技术甚高。
    陆定,北朝北魏海州人。长石雕,以造小型造像得名。
    蒋少游,北魏人、擅长雕刻装饰及建筑设计。
    李雅,北魏后期名匠,因制作河南嵩山少林寺十三尊像而留名。
张岫,东魏人。遗作有武定四年(546)制作的“日光佛”,现存河南安阳宝山大留圣窟中。



上一篇:第五章--第五节
下一篇:第五章--第三节(下)


相关新闻

第五章--第一节

佚名

 

第五章--第二节

佚名

 

第五章--第三节(上)

佚名

 

第五章--第三节(中)

佚名

 

第五章--第三节(下)

佚名

 

第五章--第五节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