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名称:梁武平忠侯萧景墓石兽
标号:167

名称:梁靖惠王萧宏墓石兽
标号:168

名称: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兽
标号:169

名称: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兽
标号:170

名称: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兽
标号:171

名称:安徽亳县三国时代墓砖残刻奔马
标号:172

名称:西魏文帝元宝炬陵石兽
标号:173

名称:陕西长安城址夏赫勃勃石马
标号:174

名称:河南邓县出土墓砖浮雕
标号:175

名称:河南邓县出土墓砖浮雕
标号:176

名称:河南邓县出土墓砖浮雕
标号:177

名称:河南邓县出土墓砖浮雕
标号:178

名称:河南邓县出土墓砖浮雕
标号:180

名称:湖南长沙西晋墓出土陶骑士俑
标号:181

名称:南京东晋墓出土陶女俑
标号:182

名称:河北景县出土北魏陶坐女俑
标号:183

名称:河北磁县东魏墓出土陶女俑群
标号:184

名称:河北景县北魏墓出土陶男侍俑
标号:185

名称:北朝陶双僮俑
标号:186

名称:山西太原北齐墓出土陶牛车
标号:187

名称:北朝墓出土陶猎狗
标号:188

名称:北齐墓出土陶骆驼
标号:189

名称:山西太原出土北齐
标号:190

名称:北朝墓出土陶伎乐俑
标号:191

名称:北朝墓出土骑伎俑
标号:192

名称:洛阳北魏墓出土石棺线刻
标号:193

名称:敦煌二五九窟彩塑释迦佛
标号:197

名称:敦煌二五七窟彩塑坐佛
标号:198

名称:敦煌二五一窟彩塑胁侍菩萨
标号:199

名称:敦煌四三五窟彩塑天王
标号:200

名称:敦煌四三一窟彩塑三尊像
标号:201

名称:敦煌二五四窟壁翕交脚菩萨
标号:202

名称:敦煌壁翕思惟菩萨
标号:203

名称: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金塔寺石窟中心塔正面造像示意图
标号:204

名称:甘肃永靖枘灵寺石窟一六九窟西秦时代泥塑立佛
标号:205

名称:甘肃天水积山外景
标号:206

名称:甘肃天水麦积山一三三窟山水人物壁塑
标号:207

名称:麦积山一二七窟彩塑胁余侍菩萨
标号:208

名称:麦积山一二一窟彩塑佛弟子、菩萨
标号:209

名称:麦积山一二三窟彩塑坐佛
标号:210

名称:麦积山一二七窟佛背光石雕飞天
标号:211

名称:麦积山一二三窟供养人
标号:212

名称:麦积山一二七窟佛背光石雕飞天
标号:213

名称:麦积山一三三窟石雕造像碑
标号:214

名称:麦积一三三窟石雕造像碑
标号:215

名称:麦积山一二三窟彩护法金刚
标号:216

名称:麦积山一二二窟彩塑护法金刚
标号:217

名称:麦积山北朝残彩塑菩萨头
标号:218

名称:麦积山七佛阁长廊北周彩塑飞天
标号:219

名称:山西大同云冈窟全景
标号:220

名称:云冈第八窟拱门内侧
标号:227

名称:云冈第八窟后室窟顶天浮雕
标号:228

名称:云冈第八窟拱门内侧托钵双供养人
标号:230

名称:云冈第二十窟坐佛
标号:239

名称:辽宁义县万佛堂西部第六窟弥勒佛残像
标号:249

名称:辽宁义县万佛堂东部窟翕雕像
标号:250

名称:甘肃庆阳寺沟石窟群
标号:251

名称:庆阳寺沟石窟“佛洞”中七佛(局部)
标号:252

名称:洛阳龙门石窟全景
标号:253

名称:龙门宾阳洞中央坐佛
标号:254

名称:龙门宾阳洞中央坐佛(侧面)
标号:255

名称:龙门宾中洞南侧壁立佛和胁侍菩萨
标号:256

名称:龙门宾阳中洞洞内局部
标号:257

名称:龙门宾阳中洞洞门浮雕
标号:258

名称:龙门宾阳中洞洞门右壁帝后礼佛图
标号:259

名称:龙门莲花洞洞顶(部分)
标号:260

名称:龙门莲花洞南壁北齐小龛雕像
标号:261

名称:龙门药方洞北齐胁侍菩萨
标号:262

名称:龙门药方洞窟门装饰浮雕
标号:263

名称:龙门古阳洞壁龛装饰浮雕
标号:264

名称:龙门古阳洞南壁龛佛背光和佛龛
标号:265

名称:龙门古阳洞南壁龛护法神王浮雕
标号:266

名称:龙门古阳洞南壁龛装装饰浮雕
标号:267

名称:龙门石窟寺窟楣装饰浮雕
标号:268

名称:龙门火烧洞窟楣装饰浮雕
标号:269

名称:河南巩县石窟寺第三窟中心塔中心塔正龛飞天浮雕
标号:274

名称:河南巩县石窟寺第三窟窟顶天花
标号:275

名称:河南渑池鸿庆寺石窟第一窟佛故事浮雕
标号:277

名称:河南渑池鸿庆寺第一窟佛故事浮雕
标号:279

名称:河北磁县南响堂山石窟第五窟(上层第三窟)窟廊
标号:280

名称:河北磁县南响堂山石第五窟窟门内上楣北齐小龛佛涅磐图
标号:281

名称:河北武安北响堂山石窟第二窟胁侍像
标号:283

名称:北响堂山第五窟龛楣纹饰浮雕
标号:284

名称:南京栖霞山千佛崖古窟群
标号:285

名称:河南襄城出土北齐石雕造像碑佛龛造像
标号:290

名称:北魏孝昌石雕造像
标号:293

名称:魏武定石雕造像
标号:294

名称:山西太原出土北周石雕思维菩萨
标号:295

名称:北朝镏金释迦多宝佛
标号:296

名称:河南洛阳出土北朝石刻线画
标号:297

名称:北魏曹望喜造像座浮雕
标号:298

名称:山西大同北魏墓出土石基座雕刻
标号:301

名称:河南安阳北齐墓出土黄釉扁瓶浮雕
标号:302
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 中国封建社会分割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公元3世纪前期一6世纪后期)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特别是佛教造像的兴起,对于雕塑表现人的世界,不仅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且在人物造型上已脱离了以前的古拙样式,进入初步成熟时期。到北朝后期,更达到了细致洗练的程度,这是中国人像雕塑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一大进步。在这个基础上才产生了后来隋、唐时代人物雕塑的全盛期。另外,南朝陵墓石兽雕刻,也成为唐帝陵石雕的前驱和榜样。

第一节  历史概况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军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各地豪强乘势扩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形成割据之势。公元220年,北方豪强曹操促使儿子曹丕,废掉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在河南洛阳建立起“魏”国(公元220—265年),自称魏文帝。翌年,割据长江上游的汉宗室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世称蜀汉,公元221—263年)。公元229年,统治长江下游的孙权,也在建业(今南京)称帝,正式称为“吴”国(公元229—265年)。中国在秦、汉历四个多个世纪的统一以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其间虽只短短的四十年,但由于三国各自所占地理上的优势和图强求存的愿望,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以及商业的繁荣都得到发展,其中魏的农业,蜀的织锦和煮盐业,吴的造船业,都有较突出的成就。蜀锦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织品,吴的商船北航辽东,南通南海,公元230年,吴的船队曾到达台湾,是中国大陆与台湾交通的开始。
    西晋(公元265—316年)是魏国世家大族司马氏以相国的身分夺取了魏的政权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短期统一的国家。因蜀和吴都已在西晋立国之前为魏消灭,因此,司马氏继曹魏之后统一了全国。但由于西晋的贵族集团腐朽奢靡,贿赂公行,”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更由于原居住在漠北的“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乘机内移,同时广大汉族人民不堪统治者的剥削压迫,多作了背井离乡的“流民”,有的联合各少数民族相继起义反抗,终于推翻了西晋政权。但随之而起的是“五胡”十六国的民族大混战,这样更迫使大批汉族南迁。同时原驻守江南的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南京)建立起偏安的东晋王朝(公元317—420年),使得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然而东晋政权是腐朽的西晋政权在南中国的继续,结果是迫使南方农民起义反抗,由此又结束了东晋王朝的统治。而吞没起义果实的是出身于北府兵的庶族地主代表人物刘裕。
刘裕于420年废除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建立了宋朝(公元420—479年)。接着由萧道成建立的齐朝(公元479—502年),由萧衍建立的梁朝(公元502—557年),由陈霸先建立的陈朝(公元557—589年)都建都于建康,统称为“南朝”。在此同时,继十六国之后,统治北方的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公元386—534年)、东魏(公元534—550年)、西魏(公元534—556年)和由高洋建立的北齐(公元550—577年)、由宇文觉建立的北周(公元557—580年),统称为“北朝”。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经历中,虽然都是短时期的统治,但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全国各地在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和商业交通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都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上一篇:第五章--第二节
下一篇:第四章--第四节


相关新闻

第五章--第二节

佚名

 

第五章--第三节(上)

佚名

 

第五章--第三节(中)

佚名

 

第五章--第三节(下)

佚名

 

第五章--第四节

佚名

 

第五章--第五节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