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名称:宋永定陵石刻
标号:551

名称:宋永定陵鞍马
标号:552

名称:宋永泰陵鞍马、象
标号:553

名称:宋永裕陵狮子
标号:554

名称:宋永熙陵石羊
标号:555

名称:宋永昌陵将军
标号:556

名称:宋永泰陵将军
标号:557

名称:宁永泰陵客使
标号:558

名称:宋永裕陵瑞禽
标号:559

名称:宋永裕陵瑞兽
标号:560

名称:宋永熙陵走狮
标号:561

名称:河南方城宋墓石俑
标号:562

名称:河南焦作金墓俑
标号:563

名称:河南焦作金墓俑
标号:564

名称:江西鄱阳南宋墓俑
标号:565

名称:江西景德镇南宋墓瓷俑
标号:566

名称:河南偃师宋墓砖雕
标号:567

名称:河南偃师宋墓砖雕
标号:568

名称:山西侯马金墓砖雕
标号:570

名称:山西侯马金墓砖雕戏台
标号:571

名称:宁夏宋墓砖雕磨面
标号:572

名称:宁夏宋墓砖雕挑夫
标号:573

名称:陕西延安宋龛壁石雕万佛
标号:574

名称:陕西延安宋龛壁石雕万佛
标号:575

名称:陕西延安宋窟壁龛菩萨
标号:576

名称:陕西延安宋窟文殊菩萨
标号:577

名称:陕西延安宋窟普贤菩萨
标号:578

名称:陕西延安宋第二窟浮雕
标号:579

名称:陕西延安宋第二窟天王
标号:580

名称:陕西富县石泓寺第六窟佛像
标号:581

名称:陕西富县石泓寺第六窟唐代雕像
标号:582

名称:陕西富县石泓寺第六唐代雕像
标号:583

名称:陕西富县石泓寺第六窟龛佛
标号:584

名称:陕西富县阁子头寺窟涅盘浮雕
标号:585

名称:陕西富县阁子头寺窟塔柱浮雕罗汉
标号:586

名称:陕西富县阁子头寺窟塔柱浮雕罗汉
标号:587

名称:陕西富县阁子头寺窟坐佛
标号:589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窟内佛坛
标号:590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三佛之一
标号:591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佛手
标号:592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菩萨
标号:593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菩萨
标号:594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菩萨残躯
标号:595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三尊像
标号:596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迦叶
标号:597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迦叶
标号:598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坐佛
标号:599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文殊
标号:600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立佛
标号:601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二童子
标号:602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哀悼弟子群
标号:603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哀悼弟子群
标号:603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哀悼弟子群
标号:604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佛故事
标号:605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挑担行僧
标号:606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千方佛
标号:607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右壁群像
标号:608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佛龛
标号:609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日光佛
标号:610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罗汉
标号:611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罗汉
标号:612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罗汉
标号:613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罗汉
标号:614

名称:陕西志丹县河家洼窟天王
标号:615

名称:陕西志丹县河家洼窟金刚
标号:616

名称:陕西安塞县石窟外景
标号:617

名称:麦积山一六五窟供养人
标号:618

名称:四川大足北山数珠观音
标号:621

名称:四川大足北山心神东窟雕像
标号:622

名称:四川大足北山心神东窟文殊
标号:623

名称:四川大足北山心神东窟普贤
标号:624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佛湾
标号:625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大佛湾
标号:626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地狱变父母恩重经变
标号:627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地狱变父母恩重经变
标号:628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地狱变之寒冰地狱
标号:629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养鸡女
标号:630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牧牛道场牧童
标号:631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吹女
标号:632

名称:四川大足安岳圆觉洞十二圆觉菩萨
标号:633

名称:四川大足安岳圆觉洞飞天
标号:634

名称:四川大足安岳圆觉洞飞天
标号:635

名称:四川大足华严洞十大弟子像
标号:636

名称:广西桂林还珠洞龛像
标号:637

名称:广西桂林叠彩山佛龛群
标号:638

名称:山东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
标号:641

名称:山东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
标号:642

名称:山西平遥双林寺彩塑罗汉
标号:643

名称:山西晋城青莲寺彩塑罗汉
标号:644

名称:陕西富县直罗塔石雕罗汉
标号:647

名称:河北易县三彩罗汉
标号:648

名称:山西晋城青莲寺供养人
标号:649

名称:山西天龙山圣寿天王残躯
标号:650

名称:河北正定隆兴寺壁塑观音
标号:651

名称:木雕观音
标号:652

名称:木雕观音
标号:653

名称:广东南华寺木雕罗汉(局部)
标号:656

名称:广东南华寺夹苎漆罗汉
标号:657

名称:广东南华寺夹苎漆罗汉
标号:658

名称:山西大同下华严寺彩塑菩萨
标号:662

名称:山西大同下华严寺彩塑菩萨
标号:663

名称:山西大同下华严寺彩塑菩萨
标号:664

名称:金代木雕观音
标号:665

名称:内蒙自治区林西县辽塔浮雕狮子
标号:666

名称:宋瓷塑小儿群
标号:667

名称:宋刻花瓷壶
标号:668
第七章--第一节
第七章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两宋、辽、金时代的雕塑艺术(公元10世纪前期——13世纪后期)

    在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的宋、辽、金这一历史阶段,已处于由盛而衰,逐渐走向下坡的时期(至于绘画史当属另一情况①)。如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这一阶段的雕塑制作,一般说来,是继中、晚唐之后进一步趋向于世俗化,并与世俗生活相结合。在创作手法上也逐步走向写实,出现了大量反映现实的题材。只是由于历史时代所形成的社会思想意识的体现以及工艺技术发展的诸多影响,致使雕塑艺术在首要的造型方面,一般多流于软弱工巧,缺乏应有的强劲精神和内在的生气与活力,当然也有出自名工之手的杰出作品,应属例外。在雕塑类别和数量上,遗留到今天的作品也远不及汉、魏、隋、唐的丰富多彩。但如拿北宋帝陵石雕像和陕西北部、四川大足等地的佛窟雕像来说,其成就还是较大的。至于辽、金,由于历史上的局限,雕塑作品遗留的数量既少,  因而在雕塑艺术史上的地位也就不能不居于次要了。
第一节  历史概况
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中,每到一个王朝末期,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对于人民剥削压迫的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就必然要激起广大农民的反抗起义,结果,旧的王朝倾覆,而起义的胜利果实又往往被新的地主武装
①在中国美术史上,宋代的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都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而有很大的发展,并为宋代以后开创了新的道路。所利用,作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宋代也无例外。由于宋代外患严重,社会政治,经济都受到损害,致使宋王朝走向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下坡。
    宋代在历史上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建都河南开封)、南宋(公元1172—1279年,迁都浙江杭州)两个历史阶段。北宋时期,同时存在于北方的有契丹族的辽国(公元916——1125年,建都皇都,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波罗城,亦称契丹国),在南宋时期,同时存在的有女真族的金国(公元1115—1234年,建都会宁,在今黑龙江阿城县境,后期迁都北京、开封等地),另外,还有一个介于辽、金两代之间属于党项族的西夏国(公元1032  1227年,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市东南)。因西夏有独立的文字,并据有宁夏和甘肃河西走廊大片土地,因而与辽、金同样和中原文化有很多的关系。
    北宋是由开国帝王赵匡胤在夺取了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的政权,统一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它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是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时代。其特点是继承了唐代的封建地主庄园制,更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在唐末的农民战争所开创的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下,使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此促进了城市工商业和经济的繁荣。在一般的新兴地主、商人和城市市民的生活要求下,世俗美术继唐代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传世的宋代著名风俗画《清明上河图》,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北宋京城开封。展现在汴河两岸的店铺、酒楼、茶馆、邸宅和拱桥下的船舶运输以及桥上拥挤的行人商贩,熙往攘来,热闹非凡。但在社会进一步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地主与农民之间矛盾的加剧。到末后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更是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激起了北宋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山东梁山泊一带的宋江起义。另外,从北宋中期起,朝廷为了能求得一时的苟安,不顾民族尊严,竟然对辽和西夏两邻国纳贡求和,干出有辱于国家民族意志的无耻勾当。
    南宋政权的出现,是在北宋被金国颠覆并劫走包括皇帝在内的宋宫廷人员之后,在侥幸中建立起来的偏安小朝廷。从建国之日起,即不曾得到一日的安宁。在抗金和降金问题上,出现了以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和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最后是投降派得势,以致不得不在割地纳币的屈辱中求得苟存。在这种没落局面下,对于农民的剥削压迫更为残酷、严重,农民起义此伏彼起。但是南宋的灭亡却不是亡于农民起义,而是亡于崛起漠北的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另外,两个少数民族国家中的辽国,在北宋末年被灭于金国,金国则被灭于元朝。
  从以上的历史经历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到了两宋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即在人的精神面貌方面也一齐滑向下坡的原因。而这种不景气的精神面貌,很明显地反映在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中。再从整个的封建社会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期是唐代。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封建政治、经济的衰微,直接影响到社会意识的转变。从晚唐、五代起,即出现了向往盛唐的复古思想,很明显地反映在上层建筑的文学艺术中。这种思想和精神面貌,到宋代以后,愈演愈甚,这也是宋代及其以后的中国艺术、特别是雕塑艺术在造型上逐渐地走向颓萎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第七章--第二节
下一篇:第六章--第七节


相关新闻

第七章--第二节

佚名

 

第七章--第三节

佚名

 

第七章--第四节

佚名

 

第七章--第五节

佚名

 

第七章--第六节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