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名称:宋永定陵石刻
标号:551

名称:宋永定陵鞍马
标号:552

名称:宋永泰陵鞍马、象
标号:553

名称:宋永裕陵狮子
标号:554

名称:宋永熙陵石羊
标号:555

名称:宋永昌陵将军
标号:556

名称:宋永泰陵将军
标号:557

名称:宁永泰陵客使
标号:558

名称:宋永裕陵瑞禽
标号:559

名称:宋永裕陵瑞兽
标号:560

名称:宋永熙陵走狮
标号:561

名称:河南方城宋墓石俑
标号:562

名称:河南焦作金墓俑
标号:563

名称:河南焦作金墓俑
标号:564

名称:江西鄱阳南宋墓俑
标号:565

名称:江西景德镇南宋墓瓷俑
标号:566

名称:河南偃师宋墓砖雕
标号:567

名称:河南偃师宋墓砖雕
标号:568

名称:山西侯马金墓砖雕
标号:570

名称:山西侯马金墓砖雕戏台
标号:571

名称:宁夏宋墓砖雕磨面
标号:572

名称:宁夏宋墓砖雕挑夫
标号:573

名称:陕西延安宋龛壁石雕万佛
标号:574

名称:陕西延安宋龛壁石雕万佛
标号:575

名称:陕西延安宋窟壁龛菩萨
标号:576

名称:陕西延安宋窟文殊菩萨
标号:577

名称:陕西延安宋窟普贤菩萨
标号:578

名称:陕西延安宋第二窟浮雕
标号:579

名称:陕西延安宋第二窟天王
标号:580

名称:陕西富县石泓寺第六窟佛像
标号:581

名称:陕西富县石泓寺第六窟唐代雕像
标号:582

名称:陕西富县石泓寺第六唐代雕像
标号:583

名称:陕西富县石泓寺第六窟龛佛
标号:584

名称:陕西富县阁子头寺窟涅盘浮雕
标号:585

名称:陕西富县阁子头寺窟塔柱浮雕罗汉
标号:586

名称:陕西富县阁子头寺窟塔柱浮雕罗汉
标号:587

名称:陕西富县阁子头寺窟坐佛
标号:589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窟内佛坛
标号:590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三佛之一
标号:591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佛手
标号:592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菩萨
标号:593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菩萨
标号:594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菩萨残躯
标号:595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三尊像
标号:596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迦叶
标号:597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迦叶
标号:598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坐佛
标号:599

名称:陕西子长县万佛洞文殊
标号:600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立佛
标号:601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二童子
标号:602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哀悼弟子群
标号:603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哀悼弟子群
标号:603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哀悼弟子群
标号:604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佛故事
标号:605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挑担行僧
标号:606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千方佛
标号:607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右壁群像
标号:608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佛龛
标号:609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日光佛
标号:610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罗汉
标号:611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罗汉
标号:612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罗汉
标号:613

名称:陕西黄陵县万佛洞罗汉
标号:614

名称:陕西志丹县河家洼窟天王
标号:615

名称:陕西志丹县河家洼窟金刚
标号:616

名称:陕西安塞县石窟外景
标号:617

名称:麦积山一六五窟供养人
标号:618

名称:四川大足北山数珠观音
标号:621

名称:四川大足北山心神东窟雕像
标号:622

名称:四川大足北山心神东窟文殊
标号:623

名称:四川大足北山心神东窟普贤
标号:624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佛湾
标号:625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大佛湾
标号:626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地狱变父母恩重经变
标号:627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地狱变父母恩重经变
标号:628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地狱变之寒冰地狱
标号:629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养鸡女
标号:630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牧牛道场牧童
标号:631

名称:四川大足宝顶吹女
标号:632

名称:四川大足安岳圆觉洞十二圆觉菩萨
标号:633

名称:四川大足安岳圆觉洞飞天
标号:634

名称:四川大足安岳圆觉洞飞天
标号:635

名称:四川大足华严洞十大弟子像
标号:636

名称:广西桂林还珠洞龛像
标号:637

名称:广西桂林叠彩山佛龛群
标号:638

名称:山东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
标号:641

名称:山东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
标号:642

名称:山西平遥双林寺彩塑罗汉
标号:643

名称:山西晋城青莲寺彩塑罗汉
标号:644

名称:陕西富县直罗塔石雕罗汉
标号:647

名称:河北易县三彩罗汉
标号:648

名称:山西晋城青莲寺供养人
标号:649

名称:山西天龙山圣寿天王残躯
标号:650

名称:河北正定隆兴寺壁塑观音
标号:651

名称:木雕观音
标号:652

名称:木雕观音
标号:653

名称:广东南华寺木雕罗汉(局部)
标号:656

名称:广东南华寺夹苎漆罗汉
标号:657

名称:广东南华寺夹苎漆罗汉
标号:658

名称:山西大同下华严寺彩塑菩萨
标号:662

名称:山西大同下华严寺彩塑菩萨
标号:663

名称:山西大同下华严寺彩塑菩萨
标号:664

名称:金代木雕观音
标号:665

名称:内蒙自治区林西县辽塔浮雕狮子
标号:666

名称:宋瓷塑小儿群
标号:667

名称:宋刻花瓷壶
标号:668
第七章--第五节
第五节  民间世俗泥彩塑和其它雕刻
    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俗美术的发达。在绘画方面,风俗人物画颇为流行。宋代著名画家中,有很多是专长民间风俗画及儿童画。如南宋的李嵩、苏汉臣等,都长于画儿童嬉戏的货郎图或百子图。在雕塑方面,也有同样的风尚。据文献记载,在北宋时代,著名的邮州(今陕西富县)民间塑工田圮,即以善塑小儿驰名。宋代大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曾谓:“邮州田氏作泥孩儿,名满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一对至十缣:一体至三十千。一体者或五或七也。小者二三寸,大者尺余,无绝大者。予家藏有一对卧者,有小字云“鹿畴田圮制”。又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师旧俗,七月,七夕,潘楼街……南朱雀门夕嘀及马行街,皆卖摩喝罗,乃小塑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值数千者。”又谓“摩喝罗,惟苏州者极巧,为天下第一,木渎袁家所制益精。”明初编修的《苏州府志》谓:  “袁遇昌,吴之木渎人,以塑婴儿名扬四方,每用泥搏埴一对,约高六七寸者,价值三数十缗,其齿唇眉发与衣襦褶襞积势似活动……。”又宋人金盈之《醉翁谈录·七夕》谓:  “京师是日多搏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渭之摩喝罗,大小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考“摩喝罗”之得名,很可能与佛教中的天龙“摩喝罗伽”有渊源关系。唐代佛教造像中的“化生”,也由此而来,但详细已难以考证。到宋代,演变为小儿形土偶之别称。宋时风俗,每年七夕,多以此种玩偶用为妇人宜子之祥瑞象征。说明北宋时,京城开封盛行此种风习。誉满天下的鹿州田氏泥人,也正是由此而得名的。
    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以后,这种不忘故国的风俗更盛。据清人张尔岐《蒿庵闲话》:  “宋绍兴中,立三殿于临安以奉圣容。上元结灯楼,寒食设秋迁,七夕设摩喝罗”。当时的皇室贵族既念念于此种习尚,很自然地影响到市民阶层。据说,杭州市街巷之一的“孩儿巷”,就是当年以出售这种小儿泥塑得名的。又《西湖游览志余》记宋时临安风俗:  “游湖上者,竞买泥孩、莺哥、花湖船,回家送邻里,名日湖上土宜。”这仍是和七夕风习相关联的。距离苏州、杭州不远的镇江市,1981年曾出土有宋塑小儿陶捏像五躯,各高约10厘米。曾有人为此写了一篇《镇江市区出土的宋代苏州陶捏像》发表在1981年3期《文物》上,除引证了宋代的苏州有此类捏塑艺人以外,并把此五件小儿陶塑很牵强地摆在一起,名之为“儿童抵角”,加以绘影绘声地描述。令人看了很觉勉强别扭,但因发掘地有出土宋铜钱,所以这几件捏塑像,当为宋塑无疑,并且可以代表着苏州、杭州同类的泥偶制作。
    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宋代的世俗小品雕塑,除上述泥人玩具外,还有用竹、木、蚶壳或各色玉石,雕成的小巧精细的人物鸟兽。如北宋闻名的“技巧夫人”严氏,能用檀香木雕为瑞莲山,于龛门中透五百罗汉及其侍从弟子,得到了“神巧细密,众相悉备”的称誉。又南宋初,以雕竹驰名的詹成,能利用竹根雕为人物鸟兽。元人陶宗仪《辍耕录》:  “詹成者,南宋朝匠人,雕刻精巧无比,常见所造鸟笼,四面花板,皆于竹片上雕宫室人物、山水花鸟,纤巧悉备,其细若缕,玲珑活动……使观者叹为鬼斧神工。”又小品雕艺人王刘九,能用各种小石料雕为弥勒、观音等,“神态流动,宛若生人之趣”,用蚶壳雕成的观音坐像“毛发衣纹,有如白描游丝”。以上这些精巧的小品雕刻物,虽已无存,但在今天的江、浙地区,这类继承传统的雕刻制作和民间匠师,仍然是可以见到的。犹忆1929年任教杭州西湖艺院时期,曾于湖滨小玩铺购得高约2.3厘米的高岭土捏塑的小型人马,人则多凭几品茶,马则多为踏雪寻梅的隐土所骑坐,捏工精巧,造型别致,艺术性非常强烈,从中可以看出它是由宋代小品泥塑发展而来的。可惜这十多件小捏塑,一直保存到六十年代,竟毁于不幸的灾难中了。
在属于雕刻方面,宋代由于书籍雕版工艺的发达,影响到其他作品的工艺雕刻。据记载,宋太祖开宝年间曾刻大藏佛经五十多卷,一般的经史子集也多有刻本,并且还有图鉴一类的画本。如著名的《营造法式》,东晋顾恺之的《列女传》以及楼寿的《耕织图》等,都是以建筑绘图或人物故事的图形表现者,实际应为木版线刻一类。除此之外,工巧的小品雕刻,如檀木、竹、石、玉、牙以至漆器瓷器等等,宋代都已有雕刻精巧的制作。南宋时代,石雕艺人王刘九能雕各种寿星、罗汉、观音、弥勒等,神态表情有若与人谈笑,宛有生人之趣。北宋宫廷中曾设有“玉院”,多仿琢秦汉玉器,南宋玉院有“巧色玉”的制作,可利用玉的不同色泽,巧施设计,如玉雕“子母猫”,母猫为白色,其身边的六个子猫,有褐黄色者,有褐黑色者,又有纯黑或黑白二色相间者,都是巧妙地利用玉石原有杂色雕出,无不维妙维肖,巧夺天工。
宋代雕漆之巧,亦与玉石相似,金银为胎的雕漆器,能使刻纹之底现出胎质,又能于胎上涂不同色彩的漆层,雕出的花卉,可现出红花绿叶,黄蕊褐石,其他草虫鸟兽,亦能各现其色,雕刻之精巧,令人惊叹。至于雕瓷也为宋代所创始,有雕胎、雕釉两种手法,雕胎者‘花纹藏于釉内,亦称暗花,雕釉者,花纹明显,但难度较大,须在釉未干时施工,雕者必须有熟练的技巧。这里举出一件属于宋代的雕釉瓷壶,不仅可以看出其雕工的精湛,即壶的本身造型也是能以体现出优美淳厚的时代风格的。关于这类的雕塑,即文献资料也是极缺少的。



上一篇:第七章--第六节
下一篇:第七章--第四节


相关新闻

第七章--第一节

佚名

 

第七章--第二节

佚名

 

第七章--第三节

佚名

 

第七章--第四节

佚名

 

第七章--第六节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