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名称:敦煌六八窟菩萨
标号:317

名称:敦煌三八窟中窟供养菩萨
标号:318

名称:敦煌一五九窟菩萨
标号:320

名称:敦煌一五零窟供养菩萨
标号:321

名称:敦煌四五窟迦叶弟子
标号:322

名称:敦煌四六窟天王
标号:323

名称:敦煌三二二窟天王
标号:324

名称:敦煌一九四窟金刚力士
标号:325

名称:敦煌一五八窟佛涅盘像和弟子像
标号:326

名称:龙门敬善寺“优填王”像
标号:333

名称:龙门摩崖三佛之一
标号:334

名称:龙门万佛洞伎乐
标号:335

名称:龙门惠简洞菩萨
标号:336

名称:龙门老龙洞龛像
标号:337

名称:龙门[破洞]三佛龛
标号:338

名称:龙门极南洞菩萨
标号:339

名称:龙门极南洞神王
标号:340

名称:龙门极南洞力士
标号:341

名称:龙门奉先寺大佛
标号:342

名称:龙门奉先寺大佛
标号:343

名称:龙门奉先寺菩萨头部
标号:344

名称:龙门奉先寺天王力士
标号:345

名称:龙门供养人浮雕
标号:346

名称:龙门看经洞罗汉
标号:347

名称:龙门供养人浮雕
标号:348

名称:麟游石佛崖天王像龛雕刻设计轮廓
标号:361

名称:河北宣雾山龛群
标号:364

名称:河北宣雾山涅盘雕像
标号:365

名称:乐山龙泓寺石雕净土变
标号:390

名称:广西桂林西山龙头峰三像龛
标号:392

名称:广西桂林叠彩山风洞龛像
标号:393

名称:敦煌九九窟五代天王
标号:397

名称:敦煌九九窟五代菩萨
标号:398

名称:敦煌二六一窟菩萨
标号:399

名称:河北曲阳乐人
标号:406

名称:娄岩寺石雕菩萨残躯
标号:414

名称:六骏浮雕“特勒骠”
标号:428

名称:六骏浮雕“飒露紫”
标号:429

名称:六骏浮雕“什伐赤”
标号:430

名称:建陵翼马
标号:447

名称:建陵瑞兽
标号:448

名称:端陵翼马
标号:449

名称:建陵侍臣
标号:450

名称:前蜀王建雕像
标号:451

名称:李盛夫妇墓陶灶
标号:454

名称:李盛夫妇墓俑
标号:455

名称:李盛夫妇墓石狮
标号:456

名称:阿拉伯商人
标号:476

名称:残坐俑
标号:478

名称:487_乐唱俑_x.jpg
标号:487

名称:弹唱俑
标号:489

名称:俳优俑
标号:490

名称:俳优俑
标号:491

名称:俳优俑
标号:492

名称:俳优俑
标号:493

名称:俳优俑
标号:494

名称:俳优俑
标号:495

名称:俳优俑头部
标号:496

名称:俳优俑头部
标号:497

名称:铠马
标号:498

名称:骑俑
标号:499

名称:骑俑
标号:500

名称:骑俑
标号:501

名称:奔马
标号:508

名称:洛阳出土踢腿马
标号:511

名称:立驼
标号:514

名称:南唐女俑
标号:518

名称:大雁塔西门楣
标号:521

名称:大雁塔南门楣
标号:522

名称:大雁塔门框线刻
标号:523

名称:大雁塔门框线刻(细部)
标号:524

名称:河南安阳修德寺塔
标号:526

名称:江苏南京西霞山舍利塔浮雕
标号:544

名称:鸾凤镜
标号:545

名称:鸾凤镜
标号:546

名称:鸾凤镜
标号:547

名称:被中香薰炉
标号:549
第六章--第一节
第六章  中国封建社会盛期
——隋、唐、五代十国的雕塑艺术(公元6世纪后期—10世纪中期)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隋、唐、五代十国,主要是唐代的美术,已形成为中国古代美术全面发展,并达到了高度辉煌灿烂的时期。唐代的雕塑艺术,更显示出了造型上的光华绚丽,表现为一个成年人的健美风姿。因此,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中,唐代雕塑占有精彩的篇章。从佛教雕塑说,唐代的佛教造像继南北朝和隋代之后,已逐渐摆脱了外来样式的影响,走向民族化、世俗化的形式,而且已经走出了早期的古朴风格,进入完美的成熟期,并在题材意义上以反映人间的现实生活为主,而在陵墓雕塑方面,唐代开创了历代陵墓石雕仪卫行列体制的先导,为后来宋、明、清各代的陵墓石雕树立了规范。唐以后的五代十国,从美术、也包括雕塑艺术的发展来说,它只是唐后期的一段延续,各个封建割据政权,由于时期短促,遗迹遗物留存极少,其在艺术史上的成就和作用也都是很微小的。

第一节历史概况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和南北分立的政治局面。由于长期的战乱和民族压迫,促使广大人民不断地起义反抗,并迫切希望能得到统一强大的国家和安定的生活。在这种形势要求下,促成了隋文帝扬坚在夺取了北朝政权的基础上,又消灭了南朝最后一个王朝一陈朝,取得南北的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更为加强的封建制国家。为了稳定封建秩序,恢复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经济的政策。在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的推进下,使得隋王朝很快地形成“强宗富室、家道有余”,“中外仓廪、无不盈积”(《隋书·食货志》)的富强局面。但由于隋朝第二代隋炀帝杨广的穷奢极欲,好大喜功,无休止地横征暴敛,各地农民的反抗烈火燃遍全国,终于使隋王朝很快遭到复灭。
    唐高祖李渊,,原为隋统治集团成员,他以太原留守的身份率军反隋,南下占领长安,夺取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接受隋末历史教训,采取各种改革措施,为唐初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的“治平”局面,也就是历代封建历史学家所称道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开元时代更达到了盛唐之世的高峰。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其则乙昔》一诗中所描述的“巳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盗匪),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正是这一盛世的真实写照。
    唐代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强大国家之一,其文物制度,远播国外。唐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规模宏大,当时外国商旅,如波斯、阿拉伯以及中亚各国,多来长安。中国的丝绸,远销中亚、西亚,这一条“丝绸之路”较前更为畅通,使得中西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交流。而在国内,由于科举制的施行,促进了中小地主和市民阶层对于文化生活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外来韵新鲜事物,从生活习俗,到服饰器用,唐代统治阶级都尽量地吸取、融合。这反映在遗留至今的唐代造型艺术上,是非常明显的。
    唐王朝的统治,延续了近三个世纪,在这漫长的年代里,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很大。经过盛唐时期,到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以后,形成外则藩镇割据,内则宦官专权,致使唐王朝急骤地走向了下坡。官贪吏虐,民不聊生,激起了著名的以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这就更加速了唐政权的崩溃,但政权却为起义军叛变将领朱温所篡夺,于公元907年在河南开封建立起五代第一个王朝后梁。接着是,后唐(李存易)、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后周(郭威)‘等政权相继于洛阳、开封两地建立,历史上通称为五代。在它的同时,长江流域的一些地主武装互相攻伐,争夺地盘。从而出现了吴(扬州),吴越(杭州)、楚(长沙),闽(福州)、前蜀,后蜀(成都)、南唐(南京),南汉(广州)、北汉(太原)、南平(湖北江陵)等地方割据国家,史称十国。从时间上说,五代是始于907,终于959年:十国是始于902,终于979年。这与南北朝以前的十六国,同样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最纷乱的时代。而五代,十国实际在中国历史年表上,总共才占了五十三年。(公元907——960年)。
    当五代十国相继逐鹿在中原和江南地区,那里备受压迫的广大人民在不断向统治者进行反抗的同时,仍辛勤从事生产,并多以耕桑为务,使得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得到局部的提高,因而也促进了文化艺术和科学知识的繁荣。在中国文学史上,前蜀韦庄和南唐李煜等人的词,都是很著名的。尤以科学史上由吴国创始的火药,由唐代就已经出现的雕版印刷和始于北宋之前的指南针以及早在汉代就已经发明了的造纸术,形成为我国早于世界好多个世纪的四大发明。



上一篇:第六章--第二节
下一篇:第五章--第五节


相关新闻

第六章--第二节

佚名

 

第六章--第三节(上)

佚名

 

第六章--第三节(下)

佚名

 

第六章--第四节

佚名

 

第六章--第五节

佚名

 

第六章--第六节

佚名

 

第六章--第七节

佚名